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亚洲七区_国产精品操_eeuss电影天堂一区二区_渣姐电影欧美在线视频 - 国产对白在线播放九色

當前位置: 論壇首頁 > 母嬰育兒 >
母嬰育兒
帖子 版主:母嬰育兒版主
篩選 :
作者 查看
  • 戶外活動很重要,沐浴陽光防近視

      0-6周歲是早期近視防控的關鍵期。戶外活動能有效預防和控制近視。幼兒園老師和家長應鼓勵并帶領孩子多參加以玩樂為主的戶外活動或簡單的體育運動,保證每日戶外活動時間兩小時以上。注意在戶外活動中預防曬傷和其他意外傷害的發生。

    杜跑跑

    2021-05-25

    410
  • 有機會多讓孩子光腳走路

      光腳走路能不斷刺激寶寶的腳底。與此同時寶寶感覺的靈敏性和大腦思維判斷能力都將隨之而提高。寶寶的記憶能力和身體協調性也會隨之獲得發展。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將大大增強。  當寶寶光著小腳丫,無拘無束地行走。孩子的天性會被更好地釋放,同時由于赤腳行走促進腳部以及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心情的舒暢和身體的鍛煉自然會讓寶寶食欲大增。  長時間光著腳走路能有效減少幼兒扁平足的發生。研究還發現,赤足走路能鍛煉寶寶的踝關節,增強踝關節的靈活性,避免摔倒。  生活在都市環境里的寶寶,光滑的地面多,凹凸不平的地面少;乘車多,走路少;室內活動多,戶外活動少。另外,鞋和襪子也隔絕了足趾與地面的接觸,使得足趾缺少應有的鍛煉,容易引起寶寶的足弓、足趾發育不良,以至于本應該在6歲前后形成的足弓,可能到12歲才形成。這種足弓形成延遲或發育不良應引起家長們的注意,為了寶寶將來的健康,從現在起,就要給他們創造鍛煉的機會。  作為父母,應多抽出一些時間來多帶寶寶到戶外去活動,讓他(她)在不同質地的路面走走停停、跑跑跳跳:要盡量給寶寶穿棉線襪子,增加足趾的摩擦受力;不要給孩子穿過緊的、鞋跟較高的鞋,盡管那鞋的款式非常好看。如果有機會,最好讓孩子間斷地赤腳走路。

    Bet

    2021-05-24

    382
  • 怎樣教寶寶模仿?

      寶寶能夠通過模仿學習并進行自我創造,因此模仿是寶寶進行學習活動最有用且有效的工具。  0~3個月  模仿從新生兒開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心理學家對新生兒的模仿行為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出生后最初的4個小時中,新生兒就已經具有模仿能力了。那時的新生兒模仿的是張開嘴、撅起嘴,或者是在嘴里動舌頭。  模仿游戲:伸舌頭  1、當寶寶處于安靜覺醒狀態時,距離寶寶的面部約20~25厘米,家長和寶寶互相注視著,家長聚精會神地看著寶寶,寶寶也在目不轉睛地望著家長的臉。  2、盡可能地伸出你的舌頭,慢慢地重復伸出舌頭,每20秒鐘一次,共6~8次,然后停止。如果寶寶繼續看著你的臉,常常可能在嘴里移動自己的舌頭。  3、開始時,朝著一側面頰移動,大約20~30秒鐘后,舌頭將慢慢地出現在嘴邊。最后,有的寶寶能很快地將舌頭伸向嘴外。  伸出舌頭,對新生兒來說,就像玩游戲一樣。當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面部時,如果你伸出你的舌頭,寶寶就能模仿。但也有些新生兒不喜歡玩這個游戲。

    Bet

    2021-05-24

    379
  • 適合兩歲寶寶的玩具和游戲

      1、感知類玩具:沙水  日常生活中像泥巴,沙子,水,雪、黃豆粒(大人監護下玩)等這些都是最好玩具,這些不僅能讓孩子最大程度的獲得感官的體驗,還具備開放性,沒有固定的玩法,這樣的最好的優勢就是孩子可以發揮自己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來制作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且百玩不厭的;  2、搭建類玩具:積木  搭積木有益于孩子的空間想象力,創造力,以及抗挫能力的發展。可以把人物,動物等都可以讓孩子加入進去,自己去創造,推薦純色積木條,樂高玩具和磁力片;  3、鑲嵌類的玩具、簡單的拼圖  拼圖有益于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思考能力。有動物,植物,汽車等,這時要根據孩子的個人愛好來選,先從簡單的,孩子能接受的開始,  4、角色扮演類玩具  比如兒童廚房用具、娃娃換裝、小小醫生。通過游戲,孩子可以學習控制自己,與其他小朋友不斷的交流,協商,合作來完成;  5.大支彩筆,不要擔心寶寶亂畫,可以在用箱子給寶寶創造一個空間,讓寶寶隨便涂畫;  6.家長的陪伴  父母不僅要給孩子選擇適合好玩的玩具,還要同時和孩子一起去參與到玩具的其中,更多去啟發孩子的自我探索能力,高質量的陪伴會讓一個簡單的玩具變得其樂無窮。

    安論工作隊

    2021-05-24

    425
  • 不要捏孩子鼻子,容易損傷鼻黏膜和血管

      有些家長認為捏寶寶的鼻子是一種疼愛,很喜歡捏著寶寶的鼻子逗寶寶玩耍,更有些家長覺得寶寶鼻子扁,認為這樣還能把寶寶捏成高鼻梁。寶寶的肌膚非常的敏感,機體的免疫力也較差,尤其是鼻腔黏膜非常脆弱!如果頻繁捏寶寶的鼻子,很容易出現鼻粘膜的嚴重損傷,進而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的侵襲。同時,寶寶的耳咽管較粗、短、直,位置又比成人低,亂捏鼻子會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過耳咽管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安論工作隊

    2021-05-24

    959
  • 怎樣讓孩子吃得好、吃得夠營養?

    2021全民營養周您家的孩子吃的夠營養,夠健康嗎?

    切克鬧

    2021-05-23

    296
  • 寶寶頭圍不長怎么辦?

      頭圍過小通常提示小頭畸形或狹顱癥,多伴有智力低下,現在需要看核磁報告確診是什么原因。這里先科普下小頭畸形或狹顱癥:  狹顱癥,也可以稱為顱縫早閉,顱骨的發育異常限制了腦的發育,從而導致一系列腦功能障礙,應手術治療且越早越好,如果出生后六個月以內手術,則預后較好。如果已經出現神經萎縮和智能障礙,即使施行手術,發育依然不良,只有通過康復加強神經發育。  小頭畸形,多數是宮內缺氧、感染、顱內出血等等各種原因引起的腦發育不良。因為腦子不長,顱骨也就失去了擴大的動力,導致頭顱偏小。孩子的顱縫是存在的,其根本原因是腦不發育。這種情況做顱骨手術也是沒有作用的,只有促進和改善腦組織的發育才能解決問題。但是,目前對于腦發育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只有通過康復加強神經發育。  所以現在的情況就是要確診是哪個原因,如果孩子是正常的只是發育落后,那就要做康復,如果狹顱癥就需要手術+康復,小頭畸形也是需要做康復。

    切克鬧

    2021-05-23

    369
  • 孩子被燙傷基本處理流程:沖、脫、泡、蓋、送

      沖:孩子燙傷后,立即用流動的涼水沖患處15~30分鐘!目的是盡快帶走燙傷部位的熱量,降低組織損傷!  注意事項:涼水的意思是指和室溫差不多的水,千萬不要用冰水;水流要適度;如果燙傷部位在臉上,不方便水沖,那就用冷水浸透毛巾冷敷(不是冰敷)。  脫:沖完涼水,孩子疼痛減輕后,輕輕脫掉燙傷處的衣物,不方便的話就用剪刀剪開。  注意事項:動作一定要輕柔,因為有時候衣物會跟孩子的皮膚粘連在一起,強行脫很容易弄破水泡,甚至撕掉一塊皮肉,加重傷勢。如果已經發生黏連不好脫,就保留黏連部分,只去除周圍衣物就行。  泡:如果只是小面積的燙傷,在一盆冷水中浸泡半小時左右,以便緩解疼痛,穩定孩子情緒。  注意事項:若孩子燙傷面積比較大,就不要長時間浸泡了,否則容易導致體溫流失,不要給孩子燙傷處涂抹任何東西如醬油、蛋清、牙膏等,以免造成感染。  蓋:用一塊無菌紗布(干凈清潔毛巾也可以代替)輕輕蓋住燙傷部位。禁止用有毛、絮狀物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很容易粘連在傷口上。  送:經過上述四步處理,就可以送醫診治了。送醫過程中注意保暖,仍然不要涂抹任何東西。

    切克鬧

    2021-05-23

    513
  • 孩子發熱如何處理?

      寶寶一發熱,很多家長不分緣由,馬上就用退熱藥,這是不對的。發熱并不全是壞事,首先發熱是報告寶寶患病的信號,其次發熱有利于調動寶寶身體免疫功能,有利于滅殺與清除細菌、病毒,促進疾病痊愈。  正常寶寶的基礎體溫為36.0℃-37.5℃。1歲以內的嬰兒體溫在37.5℃以下都屬正常。原因是嬰兒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致使嬰兒的體溫會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熱。  那么發熱是否應該使用退燒藥呢?  我們首先應該知道,我們給寶寶服用退燒藥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把體溫降到正常值,而是為了緩解因發熱帶給孩子的不適感,因此是否使用退燒藥應主要取決于孩子的精神狀態,平時我們所說的體溫超過38.5度使用退燒藥,這個體溫只是參考,發熱時只要孩子能吃能睡能玩,那么就不急著給孩子吃退燒藥,可以減少穿蓋,降低室溫,增加散熱,保證奶量,少量多次喂點溫水等,但如果孩子因發熱表現的煩躁不安,哼哼唧唧,那么我們可以考慮給孩子用點退燒藥。  對寶寶安全的兩種退熱藥:對乙酰氨基酚(泰諾林)10-15mg/kg,4-6小時一次,布洛芬(美林)5-10mg/kg,6-8小時一次。按照體重去計算藥量,不要參考年齡。  不建議聯合或交替使用對乙酰氨基酚與布洛芬,因為可能會導致給藥混亂、毒性增加 盡管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聯合或交替使用可能比單用任意一種對退熱更有效,但尚不明確這種降溫是否具有臨床意義此外,關于聯合或交替使用退熱劑治療的安全性以及其對緩解兒童不適的效果信息極少,同時這種治療方法在理論上可能造成肝或腎損傷。但如果兒童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3-4小時后體溫仍較高,且不適感仍未改善,必要時就診,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孩子情況看是否可以聯合用藥,遵醫囑使用。  退熱栓不屬于兒童退熱時的首選給藥方式,僅用于因口腔疾病,劇烈嘔吐等無法口服給藥時的替代方式,畢竟栓劑的劑量在出廠時都是固定的,不好根據嬰兒的體重準確調整用藥劑量,而口服給藥方便接受度好,效果一點也不輸于直腸給藥,且可以根據嬰兒的體重精準控制用藥劑量,所以建議給嬰兒選擇口服給藥  家庭護理注意事項:  1、發燒時別“捂”孩子,這樣會阻止身體散熱,并可導致體溫上升。確保孩子的臥室溫度適中。  2、禁止使用酒精或冰袋/冷水澡(會導致冷戰,反而讓體溫上升),其實最新指南也不再推薦使用物理降溫,物理降溫的確有助于體溫下降,但會增大孩子的不適感,會讓其他身體部位感到不暢。比方說給孩子枕冰枕、貼冰毛巾,不僅不能降溫,甚至會引起孩子寒顫,會明顯增加孩子的不適感,和我們處理發熱是為了增加孩子的舒適度這個目的是相違背的,所以物理降溫已經被逐漸淘汰了。退熱貼也不建議使用,只能是暫時降低局部體溫,對整體退熱意義并不大,反而會增加孩子皮膚過敏的風險。  3、提供大量的液體以免脫水,因為發燒讓小朋友比平時容易丟失液體。白開水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孩子有嘔吐或腹瀉,請咨詢醫生是否需要補充兒童專用的電解質飲料。  寶寶發熱出現哪些情況需要馬上就醫  符合以下一條的寶寶都應該立即送醫院診治。  A、月齡在3個月以內;  B、發熱40℃以上持續24小時,少尿或者無尿;  C、低溫持續4天以上;  D、發熱引起抽搐;  E、劇烈嘔吐或者吞咽困難;  F、呼吸急促,嘴唇發紫;  G、精神差,活動低,甚至昏睡;  H、熱退24小時后又復升高。

    我一點也不優秀

    2021-05-22

    354
  • 孩子被燙傷基本處理流程:沖、脫、泡、蓋、送。

      沖:孩子燙傷后,立即用流動的涼水沖患處15~30分鐘!目的是盡快帶走燙傷部位的熱量,降低組織損傷!  注意事項:涼水的意思是指和室溫差不多的水,千萬不要用冰水;水流要適度;如果燙傷部位在臉上,不方便水沖,那就用冷水浸透毛巾冷敷(不是冰敷)。  脫:沖完涼水,孩子疼痛減輕后,輕輕脫掉燙傷處的衣物,不方便的話就用剪刀剪開。  注意事項:動作一定要輕柔,因為有時候衣物會跟孩子的皮膚粘連在一起,強行脫很容易弄破水泡,甚至撕掉一塊皮肉,加重傷勢。如果已經發生黏連不好脫,就保留黏連部分,只去除周圍衣物就行。  泡:如果只是小面積的燙傷,在一盆冷水中浸泡半小時左右,以便緩解疼痛,穩定孩子情緒。  注意事項:若孩子燙傷面積比較大,就不要長時間浸泡了,否則容易導致體溫流失,不要給孩子燙傷處涂抹任何東西如醬油、蛋清、牙膏等,以免造成感染。  蓋:用一塊無菌紗布(干凈清潔毛巾也可以代替)輕輕蓋住燙傷部位。禁止用有毛、絮狀物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很容易粘連在傷口上。  送:經過上述四步處理,就可以送醫診治了。送醫過程中注意保暖,仍然不要涂抹任何東西。

    我一點也不優秀

    2021-05-22

    672
  • 那么乖的孩子,怎么就抑郁了

      “媽媽對不起,這是我的決定”“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近些年,多起青少年自殺事件引發社會關注,而一些孩子為世界留下的最后的只言片語,折射出他們鮮為人知的內心苦痛與糾葛。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檢出率為7.4%。“少年也識愁滋味”,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他們成長路途中的重要考驗。  平日乖巧、懂事、聽話的孩子,怎么會突然想不開?成績棒、特長多、人緣好,這些外在“光環”為何不足以成為支撐其快樂生活的理由?在最后一根稻草降臨之前,一切壓力的堆疊是否真的毫無蹤跡可尋?掃除他們的心靈塵埃,也許還要從走進他們的內心入手。  “乖孩子”的內心B面  “我情何以堪吶!”當得知上初三的女兒被診斷為重度抑郁時,一位媽媽一邊對心理咨詢師淚流不止,一邊發出了這樣的慨嘆。她從懷孕起就閱讀大量有關育兒的書籍,女兒也從小就聽話、乖巧,可突如其來的“重度抑郁”四個大字,一下子將此前的認知顛覆了,自己所謂的“科學育兒”理念也似乎成為反諷。  這位媽媽的反應并非個例,對于孩子的抑郁狀態甚至自殺選擇,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詫異和不解:明明是在家里聽父母話,善于自我管理,在學校表現優異的“乖孩子”,怎么就突然抑郁了呢?  曾經向青少年心理專家、天津耀華中學心理老師張麗珊傾訴過的一個孩子,道出了“乖孩子”們的內心B面:從小我就被各種要求,要謙讓弟弟妹妹,承擔著父母的期望,當好老師的小助手,成為全班同學的榜樣。有情緒時,我就告訴自己要忍耐。“我想到要活著,就得忍耐,直到哪一天我不再貪戀人生……”時至今天,張麗珊還記得對這個孩子最直觀的印象——一臉凄苦。  “雞娃”風潮下的學業壓力、網絡和校園暴力、青春期的敏感多思、矛盾重重的親子關系……事實上,青少年的內心世界并非總是無憂無慮與歲月靜好,任何一件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成為誘發心理危機的導火索,遺傳和環境等不同層面的壓力疊加,也會使抑郁情緒一步步潛滋暗長。  “乖孩子”的真實獨白告訴我們:負面情緒不是沒有,只是他們傾向于選擇壓抑不提。沉默的背后,可能是親子、師生關系中存在溝通障礙。據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報道,經常潛伏在年輕人“約死群”中的徐世海就提到,不止一個年輕人對他說過,日常煩惱幾乎沒有出口。一個18歲的男生告訴他,自己很少向人袒露心跡,父母覺得他衣食無憂,認定他無病呻吟,老師也常責備他。這些都使他自我懷疑,越來越敏感。“他們壓抑太久了”,徐世海說,“就像一個汽油桶,早已積滿了油,就差一個火星把它引爆。”  社會責任的過度綁定,也可能使真實情緒的表達變得艱難:一些“乖孩子”之所以不愿言說痛苦,恰恰是過于懂禮貌,太為他人著想,總擔心傾訴痛苦會給別人帶來麻煩;有的孩子認為,那些好的表現不是因為自己希望如此,而是為了取悅成年人;還有的人認為,自己的“不滿”想法是錯誤的,內心充滿自責……某種程度上,“懂事”只是壓抑不滿后的虛幻表象。  然而,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陳祉妍看來,阻斷求助渠道后,人會變得很脆弱,產生心理危機的風險也會增大。對青少年而言,壓抑負面情緒,全部由自我消化,很容易掉入過于絕對、非黑即白的思維路徑中,甚至把不屬于自己的責任也一并包攬過來。比如,有的孩子會認為父母經常吵架全是自己的責任,或者希望用努力學習來“換取”家庭和諧。“都是我不好”,成為使不少青少年一步步陷入心理危機的典型認知誤區。  心靈蒙塵,一切真的那么突如其來?  當孩子直言“活著沒什么意思”時,你是不是會習慣性地顧左右而言他?在孩子多次要求轉學、認為自己“什么都做不成”時,你會不會只用一句“別想那么多”敷衍而過?  事實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危機絕非一日之寒,從負面情緒的產生,到導致抑郁狀態,再到自殺念頭的萌生,在每一個階段,他們都會有一些值得被關注的反常表現。換言之,一切其實并沒有那么“突如其來”。  對中國自殺問題研究長達數十年的專家費立鵬指出,90%的自殺者都提前表露出比較明顯的征兆。“看看孩子的胳膊去吧。”從事心理咨詢28年的張麗珊認為,青少年在自殺之前往往會有一些跡象,比如找各種理由不去上學、郁郁寡歡、食量銳減,以及把手指、胳膊摳到流血等自殘行為。因此,家長和學校應善于捕捉類似信號,而不是對此視而不見。  此外,“真正要自殺的人是不會說出來的”也是一種常見的認知誤區。《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問》指出,人們往往更愿意相信一個表露自殺想法的人并不是“當真的”,而這種有意無意的樂觀和忽視,可能阻礙我們及時幫助那些深藏痛苦、想要自殺的人。  而比起在問題逐步惡化后才加以重視,人們更應將對孩子的關注前移,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我太笨了”“我能成功完全是走狗屎運”“我的人緣永遠都不會好了”……陳祉妍認為,當孩子表現出對自我的嚴重低估和對未來的悲觀時,其實就有抑郁的風險。此時,學校和家長就應有所警惕,必要時帶領孩子尋求專業的幫助。  “這是好人還是壞人?”正如不少孩子在看電視劇時都會發出這句“靈魂拷問”,由于青少年的認知能力有限,對于事物的認知可能有簡單化、絕對化的傾向,容易使未成年人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  在陳祉妍看來,辯證思維的缺失,往往是由于成長環境給予的引導和刺激不夠。在日常教育中,應引導孩子從利弊等不同方面客觀、全面認識問題。她特別指出,“謙虛不等于抹殺事實”。比如,考試很成功,當然要感謝老師的教育和家長的督促,但孩子要意識到:這主要還是因為自己認真準備、冷靜答題。如果明明取得了好成績,卻認為這完全靠運氣,自己其實沒什么能力,則顯然是一種對自我價值的過度低估。  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許多缺乏自信、抑郁不安的孩子,背后都有愛把“港灣”變為“戰場”的家長。電影《伯德小姐》中,女主角的媽媽便是“不好好說話”的典型:孩子說想去更有文化的地方,媽媽便懟“我怎么會養了你這個自命高雅的人”;孩子希望申請美國東海岸的大學,媽媽則嘲諷“那兒的學校反正你也考不進,你連駕照都考不過”。只是不同于影片中女主角最終選擇跳車以示反抗,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乖孩子”只會在內心失去對大人的信任,繼而默默關閉溝通的大門。  “如果解決孩子的問題需要10次心理咨詢的話,很多時候,家長要來7次。”張麗珊在她的《青春期不迷茫——寫給男孩女孩的心靈成長書》中說,改善青少年抑郁狀態,家長是寶貴的情感資源,如果家庭能夠提供足夠的溫暖與支撐,便能幫助孩子抵御不少外在的刺激與壓力。但張麗珊發現,不少家長不愿改變自己有問題的價值觀、情緒管理和溝通模式,使孩子遲遲難以與家長重建信任,甚至會給問題的解決“拖后腿”。  有一次,一個孩子因為抑郁而無法專注于學習,張麗珊告訴孩子的媽媽:“你們家孩子不是懶,是生病了,折合成肢體疾病,如同粉碎性骨折,所以現在千萬不要逼他。”可是這位家長一回家后便唉聲嘆氣,哭著對孩子說“你已經把我折磨得生不如死了”“求求你了,好好念書吧”。這樣做,只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  張麗珊建議,在與孩子的溝通中,家長和老師要懂得察言觀色,說話時注意觀察孩子的表情反應。如果發現了明顯的情緒變化,就要引導孩子把情緒表達出來,而不是動不動就全面批駁、否定孩子的觀點和感受。陳祉妍也認為,“家長要學會適度地存而不論”,要相信孩子會慢慢成長、成熟起來,不必急于對其進行評價或引導。  近些年,國家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也有越來越多中小學校開設心理咨詢室和普及課程。2020年9月1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并確立了到2022年,公眾對抑郁癥防治知識的知曉率達到80%,學生對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85%等工作目標。  陳祉妍分析,引導學生參觀學校心理健康中心,開設心理健康課程,開展抑郁癥相關公益講座等,不僅可以教會孩子必要的心理知識,還在于它能讓學生對心理咨詢老師產生親近感和信賴感,降低對外求助的門檻。不過,目前不少學校還存在師資有限、課時不足、個人隱私保護等問題。  對于學校心理咨詢的作用,張麗珊打了一個比方——“分診臺”。她認為,學校的心理咨詢室更多地是起到指引和分流的作用,比如提醒家長和老師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告訴家長孩子需要去醫院接受專業治療等。  “我的好朋友得了抑郁癥,我該怎么幫助他?”現實中,不少心理咨詢師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應對此類問題的能力有限,還可能受到抑郁情緒的感染,青少年互助可能存在較大風險。因此,陳祉妍提醒,遇到這種情況時,要通過日常科普和宣傳,告訴青少年:自己最應該做的,是鼓勵朋友去求助專業人員或老師。

    小二

    2021-05-21

    814
  • 如何給孩子挑選玩具?

      寶寶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玩具,如何挑選玩具卻難到了不少家長。玩具那么多,看介紹都挺好的,也說不清怎么選。如何挑選好的玩具可是一門學問,選對了能讓寶寶越玩越聰明!  玩具對于寶寶的重要性  1、調動寶寶活動的積極性  當他們在玩玩具時,可以自己隨心所欲的操作和運用,這樣既能滿足活動需要,又可以提高動手能力,長此以往,寶寶們會慢慢提高對活動的積極性。  2、增進寶寶感性認識  玩具可以用來鍛煉寶寶的感官,因為它們比較直觀形象,寶寶們可以摸、看、聽等等。我們應該引導鼓勵寶寶們玩玩具,這樣不僅可以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還能在玩耍的同時增加他們的知識。  3、引起寶寶的聯想活動  過家家的游戲中有許多道具,玩具小鍋、玩具小鏟子等,這些玩具能使寶寶們對家庭有一定的聯想,開展創造性的角色游戲。還有一些勞動類的玩具,比如說挖沙子的小鏟子、小桶之類,可以引起寶寶們進行模擬勞動。  4、積極進行思維、想象等活動  寶寶玩玩具能開拓思維、激發想象。比如說在搭積木的時候,寶寶們需要考慮很多,他們不僅要思考搭成什么樣子,還要思考應該怎樣搭,更要思考怎樣搭才不會倒,這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鍛煉了動腦能力。  哪些玩具讓寶寶更聰明?  雙面床圍布書  適合0~3個月的寶寶。  漂亮實用的嬰兒床圍布書,床圍正反兩面都有生動可愛的圖案,兩面以鮮明的黑白對比為主,不僅能有效促進小寶寶的視覺發育,還滿足寶寶認知外界事物的需求。  響環  適合3個月以上的寶寶。  3個月的嬰兒就能一手握著“響環”玩。他們開始嘗試觸覺、感覺、視覺或味覺的作用。用手摸摸,體會手上感覺如何;用眼睛看看玩具的各種色彩;用口嘗嘗玩具的味道;搖動“響環”時的聲音又可訓練嬰兒的聽覺。這類最簡單的玩具就是嬰兒開發智力的第一步。  球  適合6個月以上的寶寶。  6個月的嬰兒對能動的一切都感興趣,能滾的彩色球對他們最有吸引力,用手一推球就會向前滾,嬰兒還會爬著追逐小球,如果媽媽能陪著他們一起玩那就更妙了。  積木  適合8個月以上的寶寶。  8個月的嬰兒已有了不少的發現,他們已認識玩具、家具等多種用具,他們了解到有些物件是軟綿綿的,有些是硬邦邦的,有些有棱有角,有些是圓滾滾的。面對積木,嬰兒會開始運用兩只手,使兩塊積木上碰發出響聲;一個疊在另一個上面就會比單獨一塊積木高;而且還可以用積木疊成多種不同的形狀。  復合形狀盒  適合1歲以上的寶寶。  這是用來訓練小孩觀察物品形狀的玩具,通過這種玩具,寶寶可以認識一種形狀的開口只容許同一形狀的物品通過;了解生活用品各種不同的形狀。  疊杯  適合2歲以上的寶寶。  對一個兩歲的幼兒來說,疊杯玩具是最變幻無窮的游戲,既可疊成高塔,又可縮成一只單杯,還可把小積木或其他小東西藏在疊杯內再尋找一番。通過這類游戲,寶寶們能夠知道有些東西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卻是實際存在的。  溫馨提示:  特殊兒童我們可以根據玩具的特點,對寶寶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玩具的選擇如下:  1、稍重的球:適合非自主運動和間歇性痙攣的寶寶玩,因為他們的運動太笨拙,較輕的球容易滾走。而且間歇性痙攣的寶寶適合玩實心的小球,因為他們的抓握會比較緊,很難舉起并松開讓重球滾走。  2、較大的沙灘球:適合痙攣型偏癱的寶寶,這樣可以促使同時使用雙手,當一個寶寶只能抓握球拍或棍子時,用松緊帶拴住的球使玩球成為可能性。對于那些想扔球、接球但是無法拿球的寶寶,可以先用豆沙袋代替。  3、中等大小的球:當寶寶開始學習走路時,中等大小的球可以被寶寶來回推動,在訓練平衡反應的時候,球可作為可移動的地基供家長坐在上面,讓寶寶坐在你腿上,增加趣味性。  4、移動的玩具:對于那些手臂、手、手指的協調能力較差的寶寶,很難抓住移動的玩具,如果寶寶喜歡小汽車,可以給他一輛回力車,這種車在磨光的平面更容易移動。

    我愿隨你遠去

    2021-05-21

    479
  • 孩子亂涂亂畫,家長不要干預

      家長會發現,只要孩子手中有一支筆,他就會信手涂鴉,管它是墻上、地上、還是桌布上,一概不理,只顧盡情揮灑手中的筆。而家長看到滿屋子的“外星文”后又要犯難了,難道任由著孩子亂涂亂畫?  真相  孩子愛涂鴉,說明他想象力豐富,動手能力強。千萬別以為孩子不過是亂畫一通,其實一個三角形、一個圈圈,或許就是他們眼中的小鳥、小汽車、小城堡,甚至是爸爸媽媽,只是這些想象你可能根本無法理解。  如果粗暴地阻止孩子的這種行為,會讓孩子漸漸不愿畫畫,還有的孩子會故意和父母做對,在墻上留下自己的“大作”,引起父母的暴怒。  家長應該怎么做?  不要阻止,但可以告訴孩子“你在紙上或畫板上畫,媽媽會更開心”;還可以把畫筆換成可以水洗或者容易抹掉的顏料,在孩子“創作”后及時清洗干凈;或者,干脆在家里的墻面上貼上一塊足夠大的黑板貼紙(一種很像黑板的墻紙),滿足孩子的畫畫需求。實在無法阻止,那就放寬心讓孩子畫吧!哪個有小孩的人家沒有幾面臟兮兮的墻壁呢?等孩子再長大點了,再給孩子規定可畫的范圍,漸漸戒掉在墻上作畫的習慣。

    我愿隨你遠去

    2021-05-21

    445
  • 孩子一定要午睡嗎?

      午睡對于孩子確實十分重要。主要有下面這四個好處:  1. 增強記憶力  美國心理學家的一項研究顯示,午睡可以幫助寶寶記住知識。  2. 幫助長身體  睡眠對于任何年齡的孩子都是很重要的。充足的睡眠對于孩子長身體有很關鍵的作用。  3. 使孩子精力更充沛  寶寶的大腦皮層容易興奮,也很容易疲勞。上午活動半天后,寶寶的大腦皮層需要休息一下,下午才能有精力學習。  4. 改善寶寶情緒  午睡能緩解寶寶的緊張情緒.改善心情,減輕壓力。 盡管午睡對寶寶有這么多好處,但午睡并非所有寶寶都需要。  如果寶寶有以下情況,可以不午睡:  1、夜間能夠睡足12小時且睡眠質量高,那么就不用睡午覺。  2.不午睡依然精力充沛,不影響學習和玩耍。  3. 如果發現寶寶午睡需要很長時間入睡.而且一次比一次難以入睡, 那就不要強迫寶寶午睡。

    Boy

    2021-05-21

    386
  • 孩子戀物,家長不要制止!

      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家寶寶有“戀物傾向”,這個物體可能是一個毛絨玩具、小被子、小毛巾,甚至一件衣服。特別是孩子睡覺前,這些小東西就顯得特別重要,沒有就會哭得渾天暗地,怎么哄都不管用!  這算是“怪現象”嗎?要不要管?  真相  寶寶對物品依戀的傾向,并非“戀物癖”,是安全感的補充,而非興奮感,因此并不等同于“戀物癖”。刻意讓孩子和自己的安撫物分離,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多的焦慮和不安,比如晚上會睡得不好,甚至會變得特別愛哭、愛發脾氣等。  家長應該怎么做?  尊重孩子對安撫物的依賴,同時要多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安撫物的存在,歸根究底代表的是父母的關愛及安全感。  此外,父母平時可以多留心,發現孩子感興趣的東西,然后用它們來替代依安撫物,慢慢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就不會對一件物品過于依戀了。

    我愿隨你遠去

    2021-05-21

    4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