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愛動坐不住?試試這3招
每個孩子從一出生就表現出不同,一個明顯的差別就是愛動還是不愛動。不愛動的孩子總是安安靜靜的,愛動的孩子則從小就顯得精力充沛,如果還是那種一刻不停的“永動機”式的愛動,就更讓父母頭疼了。了解愛動的孩子如果父母本身就是活潑好動、精力充沛型的,養育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就更容易一些,既能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也可以給孩子很好的支持和引導。但如果父母本身比較喜靜,就容易與好動的孩子產生沖突,導致雙方都產生挫折感。所以,這類父母更需要首先做到理解、接納愛動的孩子,才有可能進行良好的引導。愛動可能是一種氣質類型心理學在描述一個人的氣質類型時經常會用到一個專業詞語叫活動水平,所謂太愛動的孩子,就是那種活動水平高的孩子。因此,特別愛動很可能是孩子天生具備的氣質特點,是與生俱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愛動的孩子在行為上雖然也會逐漸收斂,顯得穩重成熟,但跟安靜的孩子相比,依然會顯得活潑好動。愛動≠多動癥很多父母會擔心,孩子這么愛動,會不會是得了多動癥?其實愛動和多動癥并不是一回事。愛動通常意味著這個孩子的身體活動量比較大,多動癥的核心則是注意力難以集中和維持。愛動的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也能夠持續注意力很長時間,只是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物,更容易表現出不耐煩。如果強迫愛動的孩子安靜下來,他就可能會顯得坐立不安,手足不停地做小動作。愛動的孩子也有優勢雖然安靜的孩子看起來更加乖巧,但是愛動的孩子也有很多屬于這個氣質類型獨特的優勢,比如主動性更強,更有朝氣,對外部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看見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努力爭取等等。3招正確引導愛動的孩子由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弱,對環境的應變能力也不足,因此特別愛動就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危險或傷害隱患。比如孩子總喜歡跑來跑去,就有可能遇到危險或者出現磕磕碰碰的情況。讓父母更擔心的是,那些過分愛動的孩子在進入集體生活后,經常會成為被老師批評的對象。因此,面對太愛動的孩子,怎么才能既保護好他的積極性,又能讓他盡早學會自我控制呢?1.給孩子充分的活動空間和時間高強度的活動和充滿新奇的探索是愛動類孩子最需要的,因此父母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給孩子充分的活動空間和時間,滿足他的活動需要。有一位媽媽,因為幼兒園老師批評了她的孩子過分好動,就要求孩子回家后哪兒都不許去,還要一動不動地坐足20分鐘,以為這樣可以訓練孩子的耐力。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對于愛動的孩子,反而要給他每天安排好足量的活動,充分消耗他的體力和能量,如果孩子在學校或幼兒園需要以大量安靜坐著的活動為主,那么回家后就應該讓孩子有足夠的活動時間。2.教孩子學會遵守規則很多父母分不清楚“愛動”和“不遵守規則”之間的差別。孩子喜歡學奧特曼,大喊大叫,跑來跑去,這是愛動;但如果在商場這種人來人往的地方,孩子也大喊大叫地跑來跑去,還不聽父母的招呼亂跑,那就是沒有學會遵守規則。父母還是要早一點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讓孩子能清晰地區分出哪些場合能做什么事情,哪些場合不能做什么事情,并且要明確地將規則告訴孩子。例如,如果孩子一進商場就開始亂跑,父母就要拉住孩子,明確地告訴他:“這是商場,人很多,你不能這樣跑,這樣會撞到別人,也容易撞傷自己。這是咱們之前說好的規則。”而不是簡單地說:“你不要亂跑!”3.合理使用獎勵、懲罰措施3歲以下的孩子,自控力還非常有限,外界的誘惑更容易讓他突破自控力的防線,所以有時候即使知道規則,孩子也無法自覺地遵守,這時就需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反復強調規則,并且合理地使用一些策略,比如用獎勵一懲罰的措施來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模式。例如,已經和孩子訂立了在小區游樂園玩耍時的規則是不能跑出某個區域,如果發現孩子跑出去了,父母可以立刻把孩子帶回家,終止玩耍;當然,也可以在孩子遵守規則的時候適當給予精神上的獎勵,比如及時地贊美、親吻、擁抱等,讓孩子對規則的邊界更加清晰,也能逐漸讓遵守規則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