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九年義務教育的實行,國民素質整體漸漸提高,大部分家長們的素質也得到了整體的提升,當家長們漸漸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了之后,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往往會出現很大偏差,我們現在普遍提倡的“快樂教育”,可是作為家長的你,真的懂什么叫“快樂教育”嗎?真的知道如何去“快樂教育”嗎?關于“快樂教育”的那些誤區你們知道嗎?
“快樂教育”的定義
“快樂教育”作為一種現代的、科學的教育思想,其實質是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創設樂學的心理氛圍,煥起全體師生的求知興趣和欲望,讓他們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并獲全面和諧的發展。快樂教育是小學從單純"應試教育"的桎桔下解脫出來,把歡樂還給孩子,使全體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得到提高,個性得到發展的一種教育模式。
“快樂教育”=隨心所欲=放養?
有很多家長們把“快樂教育”和“放養”弄混了。“快樂教育”和“放養”到底有什么差別?一起來看看“快樂教育”操作中最容易中招的 3 大誤區。
誤區一:快樂教育不用給孩子立規矩
很多父母在“快樂教育”的過程中,不懂得給孩子立好規矩。他們認為“約束和限制是壓抑天性的”,于是努力讓孩子感覺到高興,尊重孩子意愿的出發點很好,可是,對于孩子來說,他注定是要生活在自然規則和社會規范中,一味地縱容孩子,并不能使他更好地適應社會規則。
只有家長立好了規矩,孩子養成了遵守的習慣,長大后才不會和社會規則發生沖突。
誤區二:快樂教育不用培養孩子能力
有一些家長,為了所謂的“快樂教育”,從不給孩子報興趣班,覺得孩子自然發展就好。等孩子上了小學后,開始羨慕同學的一些才藝,主動要求學習,爸媽也很高興地為孩子報班、買學習工具,但不久爸媽就發現,孩子學了幾次后就失去了興趣,錢花出去不少,孩子卻啥也沒學會。
這種情況并不在少數,很多父母也覺得很冤枉,明明錢也花了、力也出了,孩子怎么就學不好呢?
這是因為父母在孩子需要發展能力的時候,錯誤地選擇了不培養。
快樂教育并不是說放任孩子自己去發展。父母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探索世界的機會,為孩子合理地規劃投資。
比如,你可以這樣做:
1. 帶孩子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來開闊眼界,給孩子創造更多與同伴互動的機會;花時間和精力與孩子做一些親子活動,成為孩子可以模仿學習的榜樣;
2. 通過咨詢和實地考察來篩選一些滿意的教育機構,補充自己能力和精力上的不足。
孩子能力的發展是需要父母主動投資的,但家長要掌握好尺度,對孩子的事情不能全權承包;引導孩子的同時,家長們也要注意培養孩子自主選擇和創造能力。
誤區三:快樂教育的孩子不需承擔責任
一些家長認為,既然選擇快樂教育孩子,就不對孩子做太高要求,孩子犯錯原諒他,孩子做錯事幫他解決。
家長注重孩子的快樂是好事,但家長應該讓孩子從小知道,自己犯錯是要承擔責任的,父母不能幫你承擔一切。
比如,你可以在一些生活場景中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責任意識——
當孩子不想去他堅持要報的學習班時,你可以對他說:“這是你當初自己的選擇,你有責任堅持。”
當孩子拒絕吃他堅持要點的食物時,你可以對他說:“這是你自己做的決定,你有責任吃完。”
當孩子欺負其他小朋友卻不以為意時,你應該對他說:“你犯錯了,就需要承擔道歉的責任。”
家長要求孩子堅持,讓孩子形成責任意識,也能幫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孩子責任感的早期培養,需要父母的積極干預;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需要給孩子提供鍛煉的機會和必要的指導;當孩子有了自律能力,就可以讓有他更多的選擇。這個過程會讓他明白,權利與責任相輔相成,他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才會有更多的選擇權利。
孩子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家長無法設計和干預他的人生,但在他成長早期的每一個關鍵驛站,家長都應該在,不做決定,只告訴他:關于這件事,我們的建議是……
畢竟孩子是需要去引導的,這對家長的要求就更加嚴格,雖然家長不能設計和干預孩子的人生,但家長可以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家長不干預,但家長一定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