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水稻生產的關鍵階段。日前,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水稻田管技術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切實抓好水稻生產田管,落實技術指導,夯實大面積高產豐收基礎。
在早稻和再生稻田間管理方面,意見指出,要精準施策,強化肥水管理,加強防范極端天氣對早稻灌漿結實影響。綜合防治適時早收,強化病蟲防控,推廣應用綠色防控技術,科學用藥,減輕病蟲危害。早稻、再生稻頭季在全穗轉色穎殼90%變黃收割,確保稻谷安全歸倉。蓄留再生稻盡可能在8月15日前收割,確定留茬高度30~35厘米,適時規范機收,減少稻樁碾壓,確保再生季群體苗數,建立適宜高產群體。
中、晚稻田間管理上,要因田因苗。加強中稻大田管理,對早栽夠苗期的田塊,及時排水烤田,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對夠苗至拔節期長勢不足、缺肥的田塊,可在孕穗初期追施拔節孕穗肥,促大穗;茬口早的中稻,要防范高溫天氣的影響。
加強晚稻秧田管理,培育壯秧,因秧苗徒長或早稻延遲收割遲讓茬的秧田,要采取適度干旱、二次化控等措施,控長促蘗,防超秧齡“早穗”;搶時增密早栽,確保及時騰茬,規范耕整地,搶時移栽,確保播栽密度,應栽盡栽,全力落實晚稻面積。同時,綜合防控病蟲草害。對部分直播水稻苗后除草效果不理想的選擇對路藥劑,及時補除或進行人工拔除,無人機飛防要規范操作。
稻漁綜合種養方面,堅持“因稻而漁、以漁促稻”原則,嚴守溝涵或溝坑面積不超過稻田面積10%紅線。引導“無環溝”種養模式,減少對稻田耕層和環境的破壞;規范種養技術,適時排水烤田,促進水稻健壯生長,保護犁底層不過爛過軟。(記者 許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