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啟動建設三周年之際,虹橋國際開放樞紐2024年工作現場會3月1日在上海舉行。會議提出,三省一市要各展所長、協同發力,攜手把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打造成為改革創新的前沿陣地、鏈接全球的重要門戶、價值創造的協同典范,更好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已然成為一個高能級的開放創新平臺。
2023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關于推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進一步提升能級的若干措施》里明確提到“推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與合肥、蕪湖等長三角地區城市聯動發展”,這表明安徽可依托“大虹橋”借船出海、向海而興,全面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共享開放發展紅利。
近日,安徽制定出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安徽聯動發展區建設方案》,明確了這個聯動發展區的建設內容。
那么,“大虹橋”的安徽聯動發展區怎么建?
主動靠上去
先明確一下什么是“虹橋國際開放樞紐”。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有“一核兩帶”功能布局。“一核”是上海虹橋商務區,面積為151平方千米,主要承擔國際化中央商務區、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和綜合交通樞紐等功能。“兩帶”是以虹橋商務區為起點延伸的北向拓展帶和南向拓展帶。北向拓展帶包括虹橋—長寧—嘉定—昆山—太倉—相城—蘇州工業園區,重點打造中央商務協作區、國際貿易協同發展區、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拓展區;南向拓展帶包括虹橋—閔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鹽—海寧,重點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的國際商務區、數字貿易創新發展區、江海河空鐵聯運新平臺。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圍繞大交通、大會展、大商務、大科創四大核心功能,著力建設國際化中央商務區,著力構建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著力提高綜合交通管理水平,著力提升服務長三角和聯通國際的能力。
面向“大虹橋”,安徽作為長三角的一員,一直在默默努力,如今正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依托高能級平臺,向海而興、迎風起舞。
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推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進一步提升能級的若干措施》后,安徽立即行動,迅速謀劃安徽聯動發展區。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安徽聯動發展區建設方案》內容不長,4000多字,概括起來,分四大合作領域,其中涉及安徽兩個重點城市。
合作領域包括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商務會展、國際貿易、交通,這四個領域都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功能定位緊密相關。兩個重點城市則是合肥、蕪湖,它們如同“兩帶”中江蘇的蘇州、浙江的嘉興一樣,將成為安徽參與“大虹橋”聯動合作的“雙前鋒”。
資源共享、政策共通、平臺共建、發展共贏,這四個“共”,成為安徽聯動發展區的重要目標。
聯動合作帶來紅利
既然是聯動合作,必然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科技創新便是首要發力點。
安徽將推動聯動發展區與虹橋“一核兩帶”協同打造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支持領軍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共性技術和“卡脖子”技術開展聯合攻關。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面向區域內高校科研院所及相關企業開放共享。
可以概括成三句話:一起打造重點實驗室、一起攻堅新技術、開放共享大科學設施。
長三角的科技創新實力全國領先,而區域內的協同創新,將創新資源優化配置的強強聯合,對于中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邁出創新的“關鍵一步”至關重要。
產業合作上,安徽選取首位產業——汽車產業開展協同合作。比如,開展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及電控系統、車規級芯片合作;支持安徽聯動發展區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探索與虹橋“一核兩帶”實現測試牌照、測試結果互通互認;一體布局建設充電樁等基礎設施。
還有一項對于安徽高新技術企業的利好消息。《方案》明確提出,推動安徽聯動發展區和虹橋“一核兩帶”協同落實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互認,便利高新技術企業自由流動。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在上海舉辦的高能級開放平臺,安徽今后將積極承接進博會的“溢出效應”,聚焦量子科技、深空探測、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領域,爭取舉辦分論壇、分會場、招商路演、專場推介、交流會、博覽會等活動,最大程度匯聚國內國際要素資源。
在國際貿易方面,安徽將協同建設“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輻射引領區,完善“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臺功能,推動安徽聯動發展區與虹橋“一核兩帶”相關貿易、物流、跨境電商企業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為重點,共建共享海外倉等新型貿易基礎設施。
交通合作上,既有貨運合作的強化,也帶來了我們出行的便利。比如完善上海港合肥內河集裝箱中心功能,實現合肥港與上海港之間數據互聯、資源共享;深化安徽機場集團與上海機場集團戰略合作,協同開展航空貨運聯運業務,加密兩地間定期卡車航班,有序推進貨運安檢互認。
值得關注的是,《方案》提出,加密安徽聯動發展區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區域城市高鐵班次,這意味著從安徽到上海、蘇州、嘉興等地的高鐵班次將進一步增多。
另外,將開通運營合肥至上海高鐵標桿車次。什么叫“標桿車次”呢?就是時間短、停站少的車次,標桿車次的開通,意味著從合肥乘高鐵到上海,時間將進一步縮短。
合肥、蕪湖示范
合肥、蕪湖,是安徽聯動發展區的重點城市,《方案》中有很大篇幅提及這兩市。
比如,針對合肥市,《方案》提到,支持合肥爭創國家第三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支持合肥與上海、嘉興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協同創新,推動合肥國際金融后臺服務基地提質升級,由后臺服務向軟件開發、金融科技等金融智慧中臺轉型發展;爭取在合肥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與上海、蘇州等試點城市開展聯動,共同推動創新場景開放和應用互聯互通。
圍繞蕪湖市,《方案》提出,支持蕪湖加快發展專業航空物流,建設“一站式”航空綜合維修基地,打造服務長三角面向國際的航空服務業集聚區;支持蕪湖建設全省算力統籌調度平臺,爭取虹橋“一核兩帶”在蕪湖數據中心集群建設“智能算力飛地”,加強與一體化示范區數據中心集群、昆山超算中心聯動,更好滿足長三角中心城市算力需求。
另外,還有不少措施是將兩市放在一起提出的,比如支持合肥、蕪湖等市在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科創飛地,探索研發在虹橋、產業化在聯動發展區模式;支持合肥、蕪湖等市加快發展總部經濟,與虹橋商務區總部經濟實現功能互補、錯位發展,梯度化構建總部經濟集聚區。
為何是合肥和蕪湖?這兩座城市從經濟實力來看是全省的“老大”“老二”,在一些產業和領域有較大優勢。支持這兩市參與聯動合作,可以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范作用,逐步推進其他城市聯動發展,以協同開放提升區域整體實力。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長三角綜合協調處負責人表示,我們對標國家賦予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最新政策舉措,聚焦國家所需、安徽所能,研究提出安徽聯動發展區重點舉措,從而爭取政策共通、推動重點突破、堅持示范帶動,希望通過安徽聯動區的建設,進一步提升安徽高層次協同開放水平,提速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開放樞紐。(記者 王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