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幸福嗎?
你的幸福來源于何處?
不菲的收入?學業(yè)事業(yè)上的認同感?家庭的支持?
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索尼婭?柳博米爾斯基,基于多年研究得出了一個幸福公式:
幸福感=50%的遺傳+10%的環(huán)境+40%的個體行為。
我們時常以為,是各種外在因素疊加在一起,才致使當下的生活舉步維艱。
但其實,90%的根源可能都在自己身上。
誠然,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同時還要接受一個殘酷的現實:
多數人都只是天資平平。
但所幸,命運的公平在于:
非凡的人不是永遠住在高樓,尋常的人也不是就注定一身鐵銹。
生活處處是大浪,無論是暗淡還是明亮,每個人都會被無情地拍打沖刷。
誰能扛住寒涼和磋磨,才算最后的人生贏家。
所以,與其埋怨命運不公,不妨試著向“內”看。
做個智慧的人。
隨著《再見愛人2》播出,職業(yè)經紀人張婉婷的表現,不斷沖擊著屏幕前的觀眾。
她總覺得自己是婚姻里的受害者,不斷數落丈夫宋寧峰的不是,甚至當著眾人的面對宋寧峰說:
“你真有福氣找了我當老婆,奈何我卻找了你這么一個拖油瓶。”
宋寧峰面露難色,但還是笑著分析他們婚姻的問題,可張婉婷卻聽而不聞,轉身和后座的蘇詩丁逗笑閑聊。
出于提醒,宋寧峰輕輕推了一下她的手臂,張婉婷立即黑著臉說:“我給你臉了吧!”
宋寧峰當即僵住了,其他人也覺得非常尷尬,蘇詩丁忍不住勸解道:“你真的多少收著點好不好,我求你了。”
但張婉婷根本聽不進去,反而義正詞嚴地對宋寧峰說:
“看看要不是我的自我犧牲,大家會這么同情你嗎?”
除了強勢和情緒難控,張婉婷還常常把簡單的事往悲觀方向揣摩。
有一次,宋寧峰要飾演一個啞巴的角色,為了揣摩角色有幾天在家很少說話。
張婉婷卻認為宋寧峰故意對抗她,不管宋寧峰怎樣解釋,她依舊堅持自己的想法。
很明顯,在這段婚姻中,張婉婷的問題更為突出,但她卻從來都意識不到,只覺得婚姻不幸是丈夫一人所致。
每個人都有許多不足之處,有些不痛不癢,有些則阻擋了前進的腳步。
倘若一味地只向外推責,不向內歸因,縱使被命運眷顧,也很難譜寫出幸福的曲調。
著名心理學班杜拉提出過“自我效能理論”:是指人要對自己進行主觀評估,評估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行為動機和生活。
人對自我的評估反思,是擁抱幸福的必經之路。
人的一生是場大型測試,有自省才能不斷進步,有修補才能斬獲高分。
褪去固步自封的愚昧,讓新的枝丫伸展出來,待到春暖花開,花朵自會如期盛開。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有一片胡楊林毅然挺立,部分胡楊的樹齡已有上千年。
眾所周知,塔克拉瑪干沙漠環(huán)境惡劣,常年不降雨是無數動植物的噩夢。
而胡楊之所以能逆境生長,只因胡楊把根扎得很深,深到足以觸及地下水源。
胡楊向上伸展之前,優(yōu)先向下生長,壯大根系牢牢扎進沙漠里,無疑是聰慧而堅韌的。
很多時候,我們和胡楊一樣,時代的風沙難以阻擋,但成長的姿態(tài)可以掌控。
聽博客的時候,偶然了解到上海政法大學副教授商建剛的一段經歷,由衷認同。
商教授曾是一名法官,去年剛轉到教學崗位,他本想認真做學術研究,把多年實戰(zhàn)經驗傳授給學生。
可剛開學不久,他就和上海的多數人一樣,不得不待在家里。
當時很多人突然停歇下來就索性躺平,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過得渾渾噩噩。
就連妻子沈奕斐教授也有些受影響,真正能靜下心來工作的時間并不多。
而商教授卻和往常一樣,早上七點半按時起床,然后看書查資料,寫學術文章,直到晚上十二點左右才休息。
那段時間,商教授不僅完成了多篇學術報告,還優(yōu)化了自己的授課方式,復課后教學更加得心應手。
其實,商教授一路走來從農村小伙考入復旦,再由律師成為法官,法官轉為教授,無不是數十年深耕自己在推動他前行。
不由想起華中科技大學發(fā)文說過:
“無數個平凡的日子才造就了今日的不平凡,一切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那些脫穎而出的人,并非天生自帶光芒,只是在持續(xù)生長。
無論處于何種境地,低谷也好,中年也罷,不要把自己豢養(yǎng)在時光中,任由命運拿捏。
沒有誰能躺平整個人生,墮落和松懈只會消磨意志,并不能真正讓人安享生活。
能力需要沉淀,經驗需要累積,每個階段不求驚天動地,只愿優(yōu)于從前的自己。
遇事多思考,沒事多學習,把根扎到力所能及最深處,風雨再大也摧毀不了你。
網上有個很火的提問:“從來沒有被人喜歡過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網友:“最危險的處境是變得自己也瞧不起自己,覺得自己沒有人喜歡是因為不配被喜歡。”
是啊,人最怕在浮華的社交所迷惑,日漸丟失了自己,再也不能明媚地感受生活。
對此,有位網友感同身受,因為她有著相似的經歷。
網友從小很孤單,為了贏得別人的喜歡,她經常刻意討好,只為獲得一句認可。
同學認為追星時尚,即使她對明星毫不感冒,也還是會假裝崇拜,跟風買明星周邊。
朋友叫她出去逛街,即使她不愛購物,也還是會說服自己帶笑前往。
但哪怕她再努力迎合,別人還是把她當做小透明,網友為此既苦惱又自卑。
直到一天,她看到一個女孩在街上邊唱邊跳,全然不顧別人的眼光,她深深被觸動了。
網友自此決定嘗試卸下多年的壓抑和偽裝,做喜歡的事,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漸漸地,她終于不再唯唯諾諾,不僅有了新朋友,整個人也變得自信快樂起來。
我們時常焦慮、迷茫,不過是把他人看得太重,自己看得太輕,遺失了生活的主動權。
可人生的真相是,你才是手握畫筆的調色師,沒有誰能為你的人生添色。
馬斯洛需求金字塔中的“尊重需求”:
分為外部尊重和內部尊重,而內部的自我尊重,正是獲得外部尊重的基礎。
別人是否接納你,決定于別人的三觀;你是否喜歡自己,決定于你的心境。
做首個為自己鼓掌的人,真實而自在活著,才不枉紅塵走一遭。
很喜歡一句話:
一個人活著其實僅僅是一個人的事,快樂來了,最快樂的是自己;苦難來了,最苦難的也是自己。
內心的安全感要自己給。
做回自己,悅納自己,是抵達幸福最大的捷徑。
往后余生,不妨把心安放起來,愛所愛,喜所喜,大膽感受生命的無窮力量。
美國作家丹·希思提出過“下游思維”和“上游思維”:
“下游思維”是如果我們遇到問題,只在下游攔截解決,是亡羊補牢式的被動反應,治標不治本。
而“上游思維”則是從上游尋找根源,徹底避免問題的發(fā)生。
人是生活的源頭,途中遭遇的諸多不如意,都可以在自我身上找到轉機。
或許,我們不是問題的制造者,但一定是脫離困境的拯救者。
一個人對抗生活的最強武器,莫過于自省、自勵、自喜。
心中自有桃花源,人生悲喜皆是甜。
為自己筑起強韌的屏障,外傷打不痛你,內耗擊不垮你,所有風雨都會成為輕描淡寫的一筆過往。
大膽與生活共舞,活成自己的一束光。
溫暖而又明亮。(作者:李可沫,個人公眾號,可沫姑娘。 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