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懷胎一朝分娩”,這個過程中的艱辛生過孩子的媽媽都知道。但是生完孩子以后,對于產后許多尷尬的事情,讓很多媽媽們都不好意思開口。
1、產后大姨媽
自胎兒娩出后,在24小時內陰道出血量到達或超越500毫升。產后多見的是產后大出血,主要是由于子宮收縮不好,影響子宮內血竇閉合,形成宮腔積血。當宮腔積血不能及時排出的時分,子宮就像大口袋,不再收縮,形成產后大出血。當然還有其他狀況形成產后出血,如:胎盤或胎膜殘留;陰道裂傷沒有及時發現;或者產婦自身孕期就貧血,凝血機制就有問題,形成凝血障礙而出血。假如產婦盲目陰道流血較多,要及時通知醫生前來觀看。
2、私密不保
產后24小時之內來查看狀況,停止外陰的清洗、消毒、按壓新媽媽子宮底部,協助促進宮內淤血掃除。若感到會陰部,或肛門有下墜不適感、疼痛感,應請醫生診治,以防感染和血腫發作。
3、產后放屁
剖宮產分娩后,醫生護士都會叮囑寶媽盡快排氣,避免腸粘連。腹部手術中,腸管遭到激惹、腸爬動削弱。通常需求經過24—48小時后,腸道功用才會逐步恢復。因而剖宮產后盡量在床上多翻身,刺激腸爬動盡快排氣。肛門排氣(也就是放屁)是腸爬動的標志,標明新媽咪腸道功用根本恢復。只要在腸爬動恢復后才能夠進食半流食及正常食物,否則腸胃不能接受。
4、大小便艱難
正常狀況,產婦在自然分娩后的2—4小時內會排尿,剖宮產后的24小時。
排便在自然分娩后2-3天,剖宮產是在分娩后3-4天。下床排便前,要先吃點東西才干恢復膂力,以免昏倒在廁所。假如上廁所的時間較長,站起來時動作需遲緩一點,不要忽然站起來,以免頭暈。很多新媽咪在產后最初幾天都會有排便艱難的情況,但是不論是生理要素還是心理要素,都應盡早排便,可有效預防產后便秘的發作,對產后恢復也十分有利。
5、產后第一次同房
普通在消費完6周左右倡議去醫院做產后檢查,此時醫生便會告知你的身體恢復狀態,假如沒有任何問題、恢復良好的狀況下,大約6—8周后即可開端性生活。剖腹產的產婦最好在3個月后同房,詳細的時間還要依據產婦的身體恢復水平而定。
6、產后第一次例假
第一次例假什么時分會來,并沒有一個十分明白的時間。普通來說,這個時間與媽媽的年齡、能否哺乳、哺乳時間的長短、卵巢功用的恢復等狀況有關。沒有哺乳的新媽媽,普通在產后3個月內,例假會來報到。但是也有少數人在產后4個月之后才恢復例假。母乳喂哺的媽媽,例假和排卵的恢復普通會晚一些,大約在產后4-6個月。但是每個人的差別性很大:有些媽媽在哺乳期間,例假就不斷沒有來;有些媽媽即便哺乳,在產后第一個月例假就按時報到了;也有些哺乳的媽媽是在產后1年左右才恢復例假,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
不管能否哺乳,通常新媽媽在產后前幾次的例假,生理周期都不是很規律,不過普通幾次過后就會恢復正常。但是,假如產后生理周期長期紊亂,周期不規律、量過多或者過少、經血黏稠、血塊大而堅硬,就應該及時到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