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輔導員入職培訓。
一個年輕的輔導員提問:在當下,我們還能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嗎?
多么簡單卻又值得思索的問題。
我知道他問題背后的潛臺詞:學生越來越脆弱了,家長越來越不相信學校了,責任的板子越來越打在老師身上
了,我們還能批評學生嗎?
想起,那一年,一個學生犯錯,我想給他一次機會改正,于是和家長溝通,我話還沒說完,電話那邊的家長——
至少受過本科教育、在當地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中年男人——忽然暴怒:我孩子犯錯了,就是你的錯,你怎么沒好
好教育,你怎么沒早點發現,你要是敢處分他,造成他心理出現問題,我饒不了你。告訴我,你叫啥,我要去投
訴你!!
那一刻,我的心,涼了一半,不,是一半還多。
但是,我還是站起來回答了這個年輕輔導員的提問:批評教育是我們作為輔導員的職責之一,他錯了,你不給他
指出來,到了社會上,就會變成大錯。作為老師,我們給他改錯的機會,要為他負責。
我希望我的回答,能讓這個年輕的輔導員知道,我們不能因為少數家長就忘記教育的另一個職能:批評。
02、有一個老師,從高一開始帶一個班級。
第一次課上,他收走了一個男孩的武俠書和一個女孩的口紅,他把一個別著斧頭的男孩趕出教室,他不顧民主,
讓班里學習最好的女孩做班長,他先入為主地把壞事安到一個男孩的身上,這真的是一個討人厭的老師。
他要求他的學生好好學習,改掉一切壞習慣。
他不近人情,當全班同學幫他找回自行車,他卻痛罵他們浪費時間。
但是,有時候,他好像又沒那么討厭。
學生因為賣東西打架進了派出所,他去領學生,得知孩子生了病,他為這個孩子籌備募捐,捐出了一個月的工
資。
學生和一幫混混廝混,膽小的他跑進酒館,勇敢地面對烏煙瘴氣的空氣和直面而來的酒瓶。
他是《老師好》里的苗宛秋。
他曾經考上北大卻因成分未被錄取,于是,決心做一名好老師,他想讓他的學生們都珍惜時間與機會學習知識,
變成更好的自己。
他是好老師,是負責任的老師,是讓人又恨又愛的老師,他是民族的良心。
我在電影院里,哭了好幾次。
因為我在他身上,看到我自己,看到我的同事,看到天下負責任的老師。
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是負責任的老師,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愿意管學生。比如影片里那個收補習費的老師,比如那些
看到學生犯錯也當作沒看見的老師。
學生喜歡這樣的老師,因為他們和藹可親,他們微笑包容,他們看著你犯錯卻無動于衷,因為他們覺得,與我何
干?
是的,很多老師不愿意管學生,因為知道,管多了不僅沒用,還會招致家長、學生甚至社會的不解,于是漸漸心
灰意冷。比如那個五蓮二中的楊守梅老師,2019年4月29日,因為學生逃課,她用課本抽打了學生,動手打學生
是不對的,于是她被學校處分了。
第一次處分是五條內容:
停職一個月;
賠禮道歉;
取消評優資格,年度考核不合格;
黨內警告,行政處分12個月;
承擔診療費等各項支出。
我覺得這個處分可以了,老師承擔了她一時氣憤擔憂之下出手打學生的后果。這個處分足夠讓她吸取教訓,下次
不再打學生了。
但是,不行,兩個月過后,第二份處分又來了,五蓮教體局簽發的更嚴重的處分:
扣發一年績效;
不再簽訂聘用合同;
納入五蓮縣信用信息評價黑名單。
好吧,這個老師應該是被辭退了,還進了黑名單,估計,很難再從事教育了吧!
我不知道,這個老師會怎樣面對,多年后,她會怎樣跟別人談起當年發生的這件事,如果是我可能會說:你們還
是不要做老師了吧,假如做,也不要像我這樣了吧!
多么痛的悔悟!
03、我真的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老師需要承擔各種責任了。
學生在校磕碰了,需要老師承擔責任。
學生在校吃壞肚子了,需要老師承擔責任。
學生在校與人發生沖突了,需要老師承擔責任。
學生沒看到通知錯失了選課,需要老師承擔責任。
一個學生因為自己的錯誤出了事,我比家長還著急,反倒是家長鎮定自若,最后塵埃落定,跟家長通話,我感慨
道:孩子找不到,萬一出事咋辦?家長竟然說:老師,孩子在學校出了事,肯定是你們承擔責任了。
我不高興:為啥?你的孩子是成年人了,而且還是他的錯誤導致的結果,為啥要我承擔責任?或許就是你這種心理
才造成孩子有恃無恐地犯錯,在學校你可以賴學校,那以后呢?他走入社會呢?你賴誰呢?孩子于我而言是1/260,
但是于你而言,難道不是百分之百嗎?你不應該比我更著急嗎?
掛了電話,我很生氣,江老師說:那你以后也別著急不就行了。
我想了想,覺得還是做不到,于是厚顏無恥地說:因為我是個負責任的老師。
然細思極恐(網絡用語,指仔細想想,覺得恐怖到了極點)當學生不能批評,當家長告狀成風,當老師誠惶誠恐哄
著學生,當教育的主管部門都把板子只打在老師身上,我們怎么敢期待小小的花朵會成為國家與民族明日的棟
梁?
04、不可否認,教師這個群體并不都是完美的。
和很多群體一樣,老師里也有勢利暴躁的,有收禮受賄的,有敷衍了事的,有不負責任的,比如那個辱罵孩子又
被錄音的老師,但是必須要承認的是,大部分老師都在兢兢業業地工作,都在認認真真地教書育人,都在勤勤懇
懇地批改作業,都在一心一意地教導學生。
影片中,苗老師告訴安靜,你可以選擇保送師范大學,但是最后你只能成為一個像我一樣的老師,安靜說:像你
一樣不好嗎?苗老師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好。
我笑了,因為我也曾經跟我的學生說過同樣的話。
8歲的女兒看完電影說:媽媽,我以后不想成為老師了。我忽然覺得有點難過,為孩子的這句話。
我們不能把焦慮與怨懟指向老師,就像我們不能把不滿與憤怒指向醫生和警察一樣,這些人,為這個民族的靈
魂、健康與公正努力工作,我們不能一邊指責他們,一邊又要依靠他們,我們不能讓這些人心生退意,他們需要
認可,需要尊重,需要理解,需要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