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現場,粲然(左)和蔡朝陽。
蔡朝陽老師曾和幾個朋友一起狠批了小學語文教材,認為里面全都是毛病,因而被媒體稱為“麻辣語文教師”。
他也自認是一個比較離經叛道的人,觀點比較激進。
他認為以往中國式媽媽只有三種:
一種媽媽是孟子的媽媽,主要責任是搬家;
第二種媽媽是岳飛的媽媽,主要的事情是在岳飛背上刺字;
第三種媽媽是孟郊的媽媽,縫衣服的。
這三種媽媽有一種非常接近的東西,她們的形象給我們呈現出來的都是一個詞:悲情,很苦。她們把自己的人生
意義和價值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并且用這種愛和悲情綁架孩子。
但現在的父母,“70后”、“80后”的爸爸媽媽,認為孩子是他們創造出來的,但并不是他們的私人財產,他
們的育兒理念是:應該快樂地享受跟孩子相處的18年光陰。
出于這種理念,阿啃(蔡老師在網上的昵稱)老師自己也創辦了一個培訓班,培訓的主要內容就是帶孩子們玩。家
住紹興的他,每個周末坐高鐵,帶孩子們來上海,參觀科技館、博物館,去圖書館、動物園……這就是他的教育
觀念,與粲然創辦的“三五鋤”幼兒園的理念差不多——沒有教育理念,有的則是感性的想法,在山與海之
間。能和一個自由的靈魂相處18年,才是真正的快樂和享受。
他提及了粲然帶著兒子米尼去上墳的一個小故事。米尼問家人為什么要燒紙錢,長輩解釋給他聽,燒紙錢是為了
給先人用,他聽完之后很憤怒,說你們這些人好壞,每年才給他們這么一點錢,就讓他們在這里躺一整年。
這就是米尼非常自由的天性。“我們知道如果一個家庭是有規訓的話,這個小孩子不會這么自由。”同時,他又
講了自己的一個故事。兒子一年級的時候,他帶了一個小女生回家,因為她跟兒子順路,她媽媽沒有去接,他就
接了一下。
“安排兩個人在那邊做作業,我就去做飯了。過了一會兒,大概十多分鐘,小女孩躡手躡腳地過來,告訴我說,
誠誠爸爸,我媽媽說一個家里要是男人做飯的話,這個家要不好的。”很顯然,培養出米尼這樣自由天性的家庭
環境、教育環境,與那個女同學的是很不一樣的。
阿啃老師說,“泛70后”的父母就應該用一種新的理念去教育孩子,他最怕父母給孩子講什么“我一把屎一把
尿把你拉扯大,你現在過年都不回家”,用這種孝、這種付出來綁架孩子。
三五鋤幼兒園的孩子在做手工。
鄭先子雖然不是教育工作者,但她從自己的親身經歷談了育兒方面的理念。她沒有蔡朝陽那么激進,在自己孩子
的教育上,遵循了傳統教育的模式。
也有很多朋友游說過她,不要讓孩子去上幼兒園,覺得幼兒園甚至小學有很多制約和束縛,應該讓他們自由地成
長。但她覺得這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她認為,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根據生活環境和個人狀況做出合適的選擇。教育中有些也并非如傳說中批評的那樣存
在各種問題,而且這些問題或許是家長、孩子自身的問題。
她認為,個人和大環境之間的關系最重要。比如她的孩子,2歲半就去幼兒園了,因為孩子自理能力還行,而且
她自己要上班,需要孩子更早地自立。
我不是一切以小孩為主的媽媽,我有我自己的事情,我跟他之間的關系是互相配合,他可能有一些必須的選擇
是因為他要配合我的節奏,我對他做的一些考量是我在盡可能的范圍內替他考慮了,比如如果讓他更早一點去幼
兒園,就應該讓他更自立,不要太嬌慣、溺愛,要具備2歲半去幼兒園的能力。
如果對幼兒園的老師比較擔憂,無法照顧到其它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完成這一部分。我覺得孩子的能力是出乎意
料的,大多數對孩子的設想是處于主觀的考慮,我相信一個小孩的能力和一個媽媽對他的教育也是在相互考慮和
關系中促成的。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與父母是一起成長。她常常思考,如果沒有孩子,他們這一輩的中年人會變成什么
樣。
“如果沒有孩子,很多東西我們都可能意識不到,我們可能會變得更自私、獨斷,對他人的觀察、體察可能沒有
那么細致,孩子讓我們更加地溫和與堅定,我們也應該做好自己的角色,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鄭先子反對現在很多人將父母與老師的角色進行PK,“其實這是不科學的,誰也不能替代誰,大家都應該各司
其職,沒有一個角色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
作為曾經的文藝女青年,如今的育兒大V、童話作家,粲然在這次讀書會上分享了自己為兒子創辦幼兒園的心路
歷程,以及自己的育兒經驗和理念。在粲然創辦的“三五鋤”幼兒園里,最重要的三件事是:自然、游戲和繪
本,她認為孩子的心靈世界中,這三樣東西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是自然,自然總能讓人的心靈得到慰藉。很難說清這里的自然究竟是心目中的自然還是現實生活中的自然。
如今我們的孩子能面對的自然真的已經不多了,粲然回憶起自己小時候在廈門海邊無拘無束的生活,而現在的孩
子卻要和商業與利益爭奪自然,所以三五鋤幼兒園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讓孩子能在山水之間無拘無束地奔跑。
第二說到游戲。在三五鋤里,四歲半以前的孩子可以自由選擇是否上課,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專注力只有那么
幾分鐘,學習往往和自己的情緒聯系在一起,所以老師就要引導他們的情緒,讓他們學著如何安撫自己。大量的
游戲是孩子演練、挖掘、面對世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
第三是繪本。孩子是非常喜歡繪本閱讀的,因為孩子會覺得想像王國的東西是他們的信仰,他們相信那些東西是
真的,他們會帶動自己去閱讀。所以在繪本閱讀當中,他們會感受到很多。而當幾個孩子一起演繪本或者感受繪
本的時候,對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個非常珍貴的人際關系的演練。
三五鋤幼兒園的小朋友去秋游。
很多家長會按照教育專家的觀點去教育孩子,粲然覺得,父母和孩子之間并不是為了驗證某個人的真知或者某位
圣賢的想法,而應該是為了驗證他們和孩子的心靈瞬間而來的。她特別批評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
“我特別煩這本書,這就是典型的育兒雞湯。育兒是很獨特的,不存在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好媽媽和
好老師的功用是不一樣,這是兩個不同的職業,不能如此PK。
新教育固然好,但是在如今的環境下,依然存在問題,比如有讀者就提出了:如何與小學銜接?粲然提到了自己
師姐的經歷。
她的孩子就送去了一所新式教育的幼兒園,可是同批的孩子進入小學后,都“失敗”了。在幼兒園里,6歲之
前,他們上不上課都由孩子和家長自己決定,于是大部分人選擇了沒有課程。
師姐的小孩在上小學后,哭了半個月,以致于爸爸不得不搬了個凳子在學校里陪了孩子半個月。這讓師姐非常挫
敗,也讓粲然開始反思。中國的教育還沒有那么多樣,在幼兒階段可能還有各種理念做出選擇,但是到了小學、
中學,面對升學、高考,就沒有那么多的選擇了,必須面對一種命運,如果沒有做好準備,這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在三五鋤,孩子在4歲半以后會有一個預科班的教學,但這些課又跟傳統的幼小銜接不同,更廣義。其
實,小學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覺得學習有趣,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因此他們開設了一些類似的課
程,比如開大量的討論課,開社會新聞的討論課、開童話敘事的討論課。
因為四五歲的孩子開始對涂鴉、社會符號有興趣,他們不會教孩子識字,但會引導他們對字有比較長久的好奇和
興趣,從形象入手,而不會讓他們覺得是一個重大的壓力,但是一個挑戰。
總之,人生是莫測的,究竟是公立幼兒園好還是私立幼兒園好,這可能還沒有一個定論,可是有一點可以肯定,
無論是新的教育還是傳統教育,不必一味強調理念之分,最重要的還是對靈魂的澆灌。
《在幼兒園和你一起長:三五鋤故事》,粲然/著,重慶出版社 2016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