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很忙吧。
寒假來了,要操心的事兒也多了起來。
煩躁和焦慮是難免的,但別慌。
無論何時都別忘了,我們剛剛走過的這一年,一起解決了這么多的育兒難題啊。 我承認,我經常叨叨叨起來長篇
大論的,大家看不完。或者看完了時間久了也記不住。
所以今年的文章盤點,我特意換了一種方式,俗稱“撈干的”。 這三兩句的總結,就當成內容提要吧。
如果已經看過文章了,也許能幫你回憶起來,如果剛好錯了,感興趣的話就點進去看看吧。(點擊文章標題可以
直達哦)
01 關于孩子的性格培養,去年我分享了不少策略
——《孩子不聽話,有策略的”縱容“反而更有效》
孩子沒按照我們期望的方式生活學習,需要干涉嗎?
我們總把“我認為這是你要的”,當成“這就是你要的”。
我們都容易混淆,把自己的期望變成別人的需要;把“分享/提供”變成了“說教/強加”。
——《上學路上看似無意間的閑聊,全是我幫孩子成為社交達人的小心機》
不想表達、不會說話,不等于不自信;但因為不接納自己這一點,就會產生自卑。
一個孩子的自卑還是自信的根源,就來自于童年父母的接納程度。
所謂“社交焦慮”,無非就是本身社交意愿不夠強,外加能力也不足。
——《調查小學生自殺傾向問卷“翻車”,卻提醒了我們5件重要的事》
他們不是在找麻煩,他們深陷麻煩!
“死亡”這個話題是很沉重,但躲避是最差的教育方法。
“挫折教育”,從來不是人為制造挫折。更不是制造越多越大的挫折,孩子的逆商就越高。
02 大家最關心的“專注力”話題,雖然之前已經分享過很多,但去年我做了更深入的剖析。還分享了一個防止
沉迷手機的小妙招。
——《孩子專注力好壞不只看時間長短,這3點比“不打斷”更重要》
專注力是分簡單專注、共同專注、沉浸其中、收回專注,這四個層面的。
非逼著孩子“堅持”某個我們認為重要的興趣,這不能鍛煉“沉浸其中”,只會摧毀他們的專注力和自驅力,因
為“度日如年“時,不可能會有專注。
——《給孩子養成8個小習慣,我這個媽媽當得越來越輕松》
習慣沒有“太小”一說,微小的力量在時間軸上也能有巨大的效果。
我們無法影響孩子的未來,但是我們可以影響他們的習慣;孩子的習慣也許可以決定他們的未來!
——《把女兒從沉迷手機的邊緣拉回來,這方法起初我也不信》
沉迷不可怕,那是我們每個人“自愈”的精神家園。
切斷癮,并不是0和1,越是簡單粗暴,越難解決問題,反而變本加厲。
一個人只要找到她“為什么而活/為什么而做”,那么就能激發出最強烈的自控力,來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誘惑。
03 總聽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脆弱,真的是這樣嗎?
——《打造抗挫力,就是培養“不把困難當挫折”的娃》
你對身邊事物的“解釋風格”,也就是你怎么看待這件事情,決定了你是一個樂觀的人,還是一個悲觀的人。
有個神奇的詞語,力量很大,可以改變我們大人和孩子的思維模式,那就是:暫時。
——《比起學習成績,我更希望她是個打不倒,壓不垮的孩子》
真正的內心強大,是因為自己有了一套如何評價自己、如何看待他人的價值體系,并且活得無比自洽和自在。于
是可以真的不用活在別人的眼中和嘴上。
——《孩子經常輸不起,時不時玻璃心,到底缺了什么變得如此脆弱?》
我們的孩子也就被父母的焦慮內卷了。
從來沒有什么“不得不”,尤其是如果這件事對于孩子的大腦甚至生命都會造成影響,我們總能有選擇的。
04 誰都想要一個自信的孩子,但是培養自信孩子的方法,你還記得嗎?
——《擦掉孩子的眼淚,我想告訴她抵抗嘲笑的“絕招”》
鏡子很臟的時候,我們并不會誤以為是自己的臉臟。
那為什么別人隨口說出糟糕的話時,我們要覺得糟糕的是我們自己?
別人說的不能定義我,我可以非常有力量地告訴他人,我不喜歡你這么評價我!
——《培養一個自信閃光的孩子從來不晚》
越是生活小事,我們越要放手。恰恰就是這些小事,反而日積月累變成了“無助感”,壓垮孩子的自信。
孩子真正的自信根源是,我們成人不刻意弱小化孩子。
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孩子獲得獨立的能力,而不是讓孩子屈從于我們。
——《學會這個本事,你的娃才是真正不好“惹”》
我們最需要避免的情況之一,就是孩子當著或者背著同學的面去說他的不好,而且在說這件事的時候,出發點并
不是想幫他。
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區分,告狀和告訴。
05 誰都想要一個自信的孩子,但是培養自信孩子的方法,你還記得嗎?雙減后,除了學習成績,我們有了更多的
教育錨點,開眼界,通識教育,這些你都準備好了嗎?
——《一年沒碰現金的我們 vs 可能一輩子不用現金的娃,財商啟蒙怎么做?》
值不值這件事,并不是完全就是非黑即白的。做金錢的主人,就意味著讓錢帶給我們快樂,而不僅僅只是表面的
“值”。
——《從見世面到通識教育,聽起來都是富人的東西,其實與錢關系不大》
真正的開眼界并不是從無到有的灌輸,說實話,每個人的認知帶寬都是有局限的,我們只能吸收到我們能消化的
內容。
最有效的學習途徑就是:具備一定基礎知識后,投入到實踐活動中,然后發現了問題進行調研學習。
——《我親眼見過,花了很多錢把孩子養成“窮人”》
貧窮的本質不是“缺錢”,而是思維沒跟上。
當沒有了“非什么不可”,情緒、眼界、格局也就回歸了。
先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再讓孩子做必須完成的。
——《嘗試了十幾個興趣班,堅持下來的才三個,我后悔嗎?》
當我們的選擇起點本來就沒在在乎孩子“愛不愛”,那么過程中就不要在糾結“他為什么不愛”。
能明白自己為什么喜歡而開始很重要,能明白為什么喜歡的慢慢想放棄,也很重要。我們現在很多成人也缺少了
“及時止損”的智慧。
人生,從來是多選題。選不全沒關系,不得滿分也沒關系,選上一兩個也會得分。
06 學習,當然也是繞不開的話題,我一直提倡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讓孩子愛上學
習,這樣的魔法看多少遍也不嫌多啊。
——《至今沒找到熱愛的我,怎么能幫助孩子發現內心真愛?》
孩子越小,越讓他們去體驗多巴胺的分泌,那么我們的孩子長大后,就不會說出“我不知道自己熱愛是什么”
了。
哪怕我們一個興趣班都不報,但如果我們可以允許孩子去做他們喜歡的事情而不打擾,這個本身就是在滋養“熱
愛”。
——《原來只要改變一點點學習的步驟,孩子就能對學習“上癮”》
決定我們對于“學習”的體驗,就是峰值和終值。
終值不是自己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反而是剛剛過了高潮的時候,讓大腦留下對這個體驗最棒的印象。
——《這個屢試不爽的激勵方式我用了6年,讓孩子自發想變更好》
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可以靠獎勵驅動;但過程中,我們要去激發孩子的自驅力,來完成接下來的999步。
雞娃不如雞自己。千萬別自己“沒有”的東西,非要逼著孩子“擁有”。
——《做了半生不想做的事,我才能告訴女兒“為什么要學不想學的東西”》
“喜歡”,這個感受經常是不客觀的
大腦非常狡猾,它偷懶的方式就是迷惑你的心,不斷告訴它,我不喜歡這個的。
當有一天你說“我不再想學習自己不喜歡的”,那時你已經擁有了很多“喜歡”,有了一部分“專精”,并且清
楚認識到這句話背后的責任。
07 雙減后,我們做父母的育兒功力,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戰。一周一個新政策的時候,還真有些措手不及。好在我們都找到了應對的策略。
——《老母親一邊雙手贊成取消英語考試,一邊堅持做好英語啟蒙》
我們把語言學成了“知識”。花了太多時間在鉆研詞匯和語法,唯獨少了很多時間去練習交流。
英語是為了表達,而不是為了朗誦背誦或者好聽。
語言學習就是一輩子的事情。語言學習不需要“彎道超車”,學齡前去比拼各種詞匯量這些指標,更是大可不
必。
——《采訪了年級前10和倒數第1的孩子,差別可不是一個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歸根到底,銜接的是優勢心理。
“幼小銜接”側重在“銜接”,而不是“提前學”,
而我們大多數成人都是更加“脆弱”的,幼小銜接是在幫助我們自己安心。
——《如果可以重來,女兒幼小銜接我一定多做這兩件事》
孩子學齡后的問題,大部分都是學齡前種下的“因”。
學齡前大部分家長會在意“說”,而忽視“聽”。
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學習動力,千萬別還沒上學就已經“厭學”。
如果真的不是內心很強大的,容易焦慮的朋友們,幼小銜接的拼音還是需要學一點,混個臉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