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進化論之父”達爾文收到一份來自馬達加斯加的大彗星風蘭 (圖1) 標本,其花朵擁有一條長三十厘米的花距,因此達爾文估計那里應該會有一種口器達三十厘米的昆蟲,為大彗星風蘭授粉。直到1903年,昆蟲學家終于在馬達加斯加發現了這種神奇的動物,證實了達爾文的推測,它就是馬島長喙天蛾。
馬島長喙天蛾原來一直被視為分布于非洲大陸的 Morgan’s sphinx moth (Xanthopan morganii) 的亞種 (Xanthopan morganii praedicta)。直到兩個月前,昆蟲學家跟據形態和基因差異,提議把馬島長喙天蛾提升為獨立種 Wallace’s sphinx moth (Xanthopan praedicta)。這兩個物種除了有7.8%的基因差異外,科學家還找到25個形態差異,其中一個就是口器的長度——馬島長喙天蛾的口器平均比非洲大陸的 Morgan’s sphinx moth 足足長6.6厘米,總長度可達28厘米(圖2) ,比普通筷子還要長。
天蛾科的飛蛾除了口器長外,一般都體型粗壯,振翅速度快,因此常被誤認為蜂鳥。在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內也有不少色彩豐富的天蛾,例如咖啡透翅天蛾和銀斑天蛾 (圖3及4) ,吸引不少市民專程來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