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是這么說的:我不怕辛苦,只怕被辜負。
有時候,生活再難,我們也可以堅持,別人的一句話,一雙冷眼,卻能將自己輕易打敗。
因為這樣,人也總是越活越累,似乎怎么做,都無法讓所有人滿意。
但其實,真正折磨你的,并不是他人,而是自己的過分在意。
學會看淡身外事,才能做回自在人。
看過一個小故事。
父子倆趕集去賣驢。
剛出發的時候,是兒子牽著,父親騎著。
路人看見后就指責父親:“大人騎著驢,讓孩子走路,像什么樣?”
父親聽了很不好意思,決定跟兒子換一下。
可走了一會,又有路人說道:
“這孩子真不懂事,怎么能自己騎著驢,卻讓長輩走路?
沒辦法,父子倆就尋思著干脆一起騎驢,結果還是受到了路人的非議:
“這倆人真不愛惜牲口,走這么長路,還不把驢累死。”
無奈之下,兩人只能抬起驢趕路,而此時,路人又對他們投來了嘲笑的眼光。
后來,在經過一座木橋時,驢掙扎太過,直接掉進河里沖走了,父子倆只好空手而歸。
這個故事聽起來像個笑話,但在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犯過類似的錯。
第一次穿上喜歡的新衣服,因為身邊人說了一句“不適合”,立馬就懷疑起自己的品味。
外出游玩在朋友圈發了照片,因為有人評論了一句“不好看”,瞬間就失去了難得的好興致。
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往往為難的是自己。
你想收獲更多認可,可事實上,只會在各式各樣的眼光中弄丟自己的主見,迷失自己的方向。
聽別人對你發表意見是很容易的事,因為嘴長在別人身上,想怎么說都可以。
但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自己的感受只有自己最清楚。
要懂得放下對外界眼光的過分在意,該無視的無視,該忽略的忽略。
不在他人的眼里找信心,只在自己的天地中尋快樂。
有些誤會,你無需解釋
有沒有發現,不管你為人如何,優秀與否,都會遇到一些被誤解的時刻。
而你越是拼命想要去解釋和證明自己時,就越會發現,所有努力都是徒勞,甚至還有可能陷入越描越黑的處境。
有個寺廟,住著老住持和他的7個弟子。有一天,寺廟中供奉的念珠突然不見了。
住持問了7個弟子,均無人承認。
幾天過去了,住持很是失望,對弟子們說道:
“明天你們就下山吧。拿了念珠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
第二天,終于有一個弟子留了下來。
住持問留下的弟子:“念珠呢?”弟子說:“我沒拿。”
“那為何要背上偷竊之名?”
弟子回道:“這幾天我們7個人一直在相互猜疑,有人站出來,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脫。再說,念珠不見了,佛還在呀。”
住持笑了,從懷里取出那串念珠戴在這名弟子手上。
你看,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時間終會給出最好的證明。
說到底,人生一世,有人喜歡你,就有人討厭你,有人靠近你,就有人排斥你,這都是無法勉強的事。
不要期望所有人都能理解你,因為人與人之間立場不同,認知不同,看法也自然不同。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心態放平,把誤解看淡。
要相信,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釋,不懂你的,不值得解釋。
與其為此而傷心傷神,不如順其自然。
凡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于心。把做好自己,就夠了。
有些態度,你不必介懷
與人打交道,是生活的一部分。
很多人習慣于揣摩別人的態度,一旦從對方的言行中感受到了冷落,就會心生芥蒂,耿耿于懷。
可態度這種東西,和人的情緒一樣,本來就是隨時可變的。
總被別人的態度牽著走,只會讓自己備感糾結郁悶。
白云禪師有一次和他的師父對坐。師父問:
“聽說荼陵郁和尚大悟時說了一首偈,你還記得嗎?”
“記得,記得。”白云立刻回道,“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顆,久被法勞關鎖,一朝法盡光生,照破山河星朵。”
楊岐聽完,大笑數聲,接著就一言不發走了。
白云怔在當場,不知道師父為何而笑。
于是接下來的一整天,他都在想著,自己是不是說了什么不該說的話。
那天晚上,他輾轉反側,一夜無眠。
直到第二天早上,實在忍不住了,便將心中的疑慮向師父請教。
師父又笑了,回道:“原來你還比不上一個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卻怕人笑。”
白云聽了,豁然開朗。
很多時候,并非別人的態度有什么問題,只是自己在意得太多。
事實上,一個人能不能在人際交往中贏得尊重,一方面取決于對方的修養,另一方面取決于自己的實力。
既然前者我們無法決定,那也就無需放在心上,多把時間精力用于提升自我才是根本。
真正有智慧的人會明白:別人怎么對我是我的因果,我怎么對別人是我的修行。
為人處世,守住本心,永遠是前提。
只要自己真誠待人,總有一天會收獲以誠相報的回饋。
很認可有句話所說:
人變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發現,能影響自己的東西越來越少。
大千世界,紛繁復雜。
什么都在意的話,注定生活會過得無比辛苦。
到了一定年齡,就該修煉刪繁就簡的能力,把人看輕,把事看淡。
別人怎么看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自己。
煩惱三千,不如淡然一笑。自己安好,便是晴天。(作者:念念 來源:念念沐心(ID:nnsg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