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急性子寶寶是種怎樣的體驗?每次談到這個話題,媽媽們都有吐不完的苦水。
“天生急脾氣,吃奶掀衣服那幾秒,娃都等不了?!?/p>
“泡個奶多搖十幾秒,就開始發脾氣?!?/p>
“都1歲了,換個尿不濕,還能把自己哭的背過氣去?!?/p>
急脾氣寶寶最擅長的就是通過發脾氣、哭鬧,讓大人盡快滿足自己的要求。
這到底是天生的,還是后天被影響的?長大會不會脾氣越來越差?
今天請到了 Anna 跟我們聊一聊這個話題,她吸取了急脾氣老大的經驗,用了 4 個小方法成功把二寶培養成有耐心、懂規則的娃。希望對媽媽們有所啟發。
作者:Anna,兩個男孩的媽媽,愛看繪本和育兒書的出版編輯
我家老大一歲多的時候,脾氣那叫一個急,想要的東西,半分鐘都不能等。
到小區沙坑玩,忘了拿鏟子,等不及我去推車上拿,就一把把別人的搶過來。
玩滑滑梯,把別人擠到一邊,急著往下滑,把小朋友撞得哇哇哭。
攤上這樣一個娃,不僅每天都要被氣到崩潰無數次。還要承受各種奇怪的目光和評判:“這誰家熊孩子?家長也不管管?”
老大剛上幼兒園那會,經常接到老師投訴:愛跟別人搶東西,不遵守規則,連排隊上廁所也要插隊……
那幾年,育兒這件事深深地挫敗了我,養個孩子也太難了吧!
我決定改變,查了很多資料。發現急性子寶寶長大后,耐心、脾氣會越來越差,適應集體生活也會比較困難。他們已經習慣了讓所有人圍著自己轉,規則意識弱,抗挫折能力差。
這得改,立刻改。
對比了老大的養育方式,生了老二后,我用了下面這 4 個辦法,教孩子學會等待。
01
寶寶有需求時,先觀察,再滿足
當年養老大,特別舍不得娃哭,總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滿足他的要求。
每天圍著娃轉:寶寶,你渴不渴?餓不餓?……
這種有求必應的養育方式,讓孩子覺得:有需求就要馬上滿足,沒得到滿足,就該哭鬧。
后來養老二,給娃創造了很多“學習等待”的機會。
可別小看每次這一兩分鐘,這教會了寶寶在需要大人幫助前,先試著自己應對小挫折。
老二幾個月大的時候,半夜哭了,我沒有像養老大一樣,一個箭步沖過去抱起來,而是輕輕走到小床邊,先觀察一兩分鐘,看看他可能因為什么原因哭。
然后輕拍著哄他:“寶寶不哭,媽媽在這里,媽媽陪著你!”哭得兇了,再把他抱起來哄。
娃在路上摔了一跤,哭著喊“媽媽抱”。我會忍住馬上把他抱起來的沖動,先蹲下來看看他摔得重不重,再鼓勵他:“不怕,自己爬起來,媽媽再抱好不好?”
娃看到媽媽如此淡定,也就收起眼淚,自己爬起來。
心理學家認為,即使很小的寶寶,也能學會等待,這是孩子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我們要信任寶寶的學習能力。
需要孩子等待時,要明確告訴孩子要等幾分鐘,為什么需要他等待(比如:“媽媽在洗衣服,洗完衣服,就帶你出去玩”)。
這樣,寶寶就知道,“媽媽不是故意讓我等待,媽媽有事情在忙”。
慢慢地,他會成長為一個通情達理、善解人意、能夠換位思考的孩子。
02
幫寶寶建立時間意識
寶寶急性子,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寶寶天生缺乏時間觀念,年齡越小,時間觀念越淡薄。
心理學家皮亞杰發現,2 歲以下的孩子完全沒有時間概念,6 歲以下的孩子仍然沒有抽象的邏輯思維,不能理解時間。
因此,我們在教寶寶學會等待時,要把抽象時間具體化,讓寶寶能感知“時間”。
比如,不到 2 歲的老二,最近沉迷挖沙,每天下午睡醒,就拿起小鏟子,站在門邊叫:“媽媽,去挖沙,要挖沙!”
這時,我會對他說:“媽媽還要準備一下出門的東西,等媽媽 3 分鐘!”
那 3 分鐘是多久呢?我會把要做的事情一步步說給他聽:
“媽媽換好衣服啦,還有 2 分鐘!”
“現在媽媽把你的水杯和餅干裝在包包里,還有 1 分鐘!”
“媽媽穿上鞋啦,可以出門啦!”
然后我們大手牽小手,愉快地出門去挖沙了。
這個一步步跟寶寶說你要做什么的過程,除了讓寶寶感知時間,也能讓他明白,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事情有輕重緩急和前后順序,需要一件一件來做。
對于大一點的寶寶呢,可以用手機的計時器,告訴他:媽媽需要再忙 5 分鐘,計時器響了,就來陪你玩。
03
讓等待變得有趣的小方法
教孩子在等待的時候做些有趣的事,會讓等待變得不那么無聊。
以前帶老大,閨蜜打個電話來嘮嗑,娃在一旁鬼哭狼嚎,只能講兩句就匆匆掛電話。
現在帶老二,我打電話之前,會把他抱在小桌子前,給他準備好紙和筆,然后跟他說:“媽媽現在打個電話,需要 5 分鐘,你在小桌子上畫畫,行嗎?”
有媽媽肯定會反駁:我家娃才不肯自己玩呢!
是的,我家娃一開始也不行,要人陪著玩,但是后來慢慢地,能自己玩 1 分鐘,2 分鐘,3 分鐘……現在,只要我在他的視線范圍之內,一個人畫個十來分鐘沒有問題。
多給娃練習的機會,就能看見孩子的進步。
就像《法國媽媽育兒經》里說的,“只要你愿意給孩子練習等待的機會,他就會自己想辦法去學習分散注意力的技巧。”
04
家長先慢下來,做榜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大人要做榜樣。孩子不會聽你怎么說,而是會學你怎么做。
我們在教孩子耐心的時候,自己首先要有耐心。
每天要忙的事情太多了,娃睡覺催,吃飯也催,一天催娃幾十次,都是常態。
我養老大的時候,最常說的話是:
“趕緊睡,晚睡會變傻的!”
“快點,別磨蹭,再磨蹭就不等你了!”
日復一日跟娃說這樣的話,孩子也會跟大人一樣,變得容易焦躁、不能忍受等待,整個家庭都籠罩在一種焦慮的氛圍中。
我觀察過很多家庭,發現如果父母是急脾氣、容易暴躁,孩子大多也是急脾氣。
如果父母心態從容,遇事不急不慌,溫和而堅定,孩子更有可能是個好脾氣。
生了老二之后,我吸取養老大的慘痛教訓,有意識地讓自己慢下來,在孩子出門、睡覺這些容易抓狂的事情上,留出充足的時間。
會帶著兩個孩子做一些慢節奏的事情,比如一起給一幅畫涂色、一起做蛋糕,一起去小區的各個角落“探險”,我們都很享受這些慢悠悠的時光。
跟老大比起來,老二簡直太懂事了,規則感強,有時候我們忙,沒有及時滿足他的需求,會聽到他模仿我平時的語氣,奶聲奶氣地說:“等 3 分鐘,媽媽就來咯!”
哈哈,看來娃已經把這種“等待”的意識內化了。
讓急性子的寶寶學會慢下來,學會等待,很難,但真的很重要。
這會讓他們在未來成為適應能力更強、情商更高的孩子。
這個練習,越早開始,效果越好。
讓我們和孩子一起不斷修煉自己,溫和而堅定,漫長而耐心。讓孩子看到榜樣的力量,“媽媽不急,我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