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個朋友來我家玩。
我洗了一盆草莓招待她,誰知往桌子上端的時候,不小心碰掉了一顆。
于是,我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當之勢撿了起來,用手蹭了蹭,塞到了妹妹的嘴巴里:
“閨女,最紅的這顆給你吃。”
妹妹聽了,鼓著腮幫子認真地咀嚼了一會兒,笑著對我說:
“好甜哦,媽媽你真好。”
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下來,看得一旁的朋友目瞪口呆。
最后,千言萬語匯成了一句話:
“你到底是不是孩子親媽啊?”
對此,我笑而不語。
有人說,要把孩子當植物養,還有人說,要把孩子當豬養。
但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資深老母親,我想說的是:
不對,求人不如求己。
不管是拿孩子當植物還是當豬,都不如先把自己變成后媽。
真的,自從開始用后媽心態來養小孩,我整個人都變得豁然開朗!
當媽的都知道,自從有了孩子以后,想要安安靜靜躺一會兒就成了一種奢望。
“媽媽,我的巴克隊長在哪呢?”
“媽媽,我想騎大馬。”
“媽媽,跟我一起玩奧特曼打怪獸吧,現在就要!”
你讓他找爸爸去,三分鐘后——
“媽媽,爸爸說他要工作,讓我跟你待一會兒。”
“媽媽……”
怎么說呢,當老母親崩潰的時候,沒有一聲“媽媽”、“媽媽”是無辜的。
但自從把自己當后媽,事情一下子就變得簡單多了——
往往還沒等孩子開口,我就先“兒砸”、“兒砸”地叫喚起來了:
“兒砸,給媽媽找一下iPad的充電線。”
“兒砸,我想喝水。”
“兒砸,我們一起玩123木頭人吧,不許說話不許動,不許走路不許笑!誰犯規的話,就去不了奧特之星了喲。“
反復幾次后,積累了一定戰斗經驗的兒子就開始用目光鎖定他爸爸。
“爸爸,我媽喊你給她倒杯水。”
“你媽叫的明明是你。”
“好啊,媽媽,我要舉報,爸爸剛才在廁所偷偷玩游戲,我都聽見聲音了!”
“別亂說啊,我是在處理工作。那你呢,你作業寫完了嗎?”
于是,接下來的半個小時,就成了兒子和大豬蹄子互相傷害的時間。
至于我——
躺著一時爽,一直躺著一直爽。
畢竟,作為一名合格的“后媽”,我的目標就是要走熊孩子的路,讓熊孩子無路可走。
不僅如此,手握后媽劇本的我,還立志將自己“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這一人設發揚光大。
想買新玩具?
沒問題,那我陪你站門口一起想一會兒吧。
想吃冰激凌?
可以啊,我們現在躺下睡一覺,夢里絕對能吃上,想要啥味兒的都有。
不想寫作業?
太好了,我也不想陪你寫作業,明天自己跟老師解釋去吧。
“后媽模式”全面上線后,兩個孩子小小年紀就明白了一個道理:惹狼惹虎,也別惹我媽那個大女主。
其實,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也不是自打娃一出生就成了后媽。
還記得老大剛出生的時候,看著他那張小老頭似的皺皺巴巴的小臉,我曾在心里默默發誓:
從今以后,我一定要做一個好媽媽,用自己全部的愛去滋養他。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
我的大兒子,天生就是個高需求寶寶。
我一沖馬桶,他醒了;
床板一咯吱,他醒了;
豬隊友一推門,他醒了;
甚至他自己放了個屁,都能被嚇醒……
那段時間,他的身上好像安裝了某種探測器,只要我的屁股跟床的距離大于1厘米,他立馬就會發出哇哇大哭的警報。
不僅如此,我兒子還是個徹頭徹尾的奶渣。
別人家孩子喝奶,都是“噸噸噸”;我兒子喝奶,只會“哇哇哇”,一個不留神,就吐了我一身。
焦慮、無助、崩潰……
這些情緒已經徹底沖散了初為人母帶給我的喜悅。
記得有一次,我在廚房搗鼓了兩三個小時,好不容易端出來一桌子自認為營養又美味的午餐:
“寶貝,媽媽今天做的飯好香啊,快來嘗嘗吧。”
可兒子卻臉一撇,鼻腔里發出“哼”的一聲,一副鐵骨錚錚的模樣。
我叫了他一遍又一遍,他卻只顧擺弄手里的樂高。
我只好端著碗筷蹲在他身邊,趁他模仿火車“嗚嗚嗚”的時候,把一勺飯直接塞進了他的嘴巴。
正當我以為吃都吃了,兒子這下總沒辦法反抗了的時候,他一口吐在了地上。
然后一邊哭一邊跑,拒絕我靠近他。
我起身去追,結果一不小心踩到了地上的一塊樂高,摔了個四仰八叉。
兒子聽見聲響,湊過來看我。
而我趁機按住了他,照著屁股就是兩巴掌。
看著他白白嫩嫩的屁股上兩個鮮紅的手掌印,耳畔響起了他委屈的哭聲,那一刻,我才終于意識到:
我身上“完美媽媽”的人設崩塌了,我根本給不了孩子24小時不間斷的愛。
當媽頭幾年,我身上總憋著一股子死撐到底的別扭勁兒:
看見孩子頭上撞了個小包,恨不得立刻把家里的電視、茶幾、沙發都扔了,但凡凸出來的地方全都貼上防撞條。
稍微磕了碰了,都恨不得當場跪下給孩子磕頭謝罪。
后來,自從把自己當“后媽”,我就看開了。
男孩嘛,天生就是會上躥下跳,像個猴似的瞎胡鬧的。
這么一想,即使他一會兒把玩具、繪本扔滿地,一會兒又把手機和遙控器泡水里,不是嗚嗷亂叫地瘋跑,就是撅著屁股往冰箱上竄,我也淡定依舊。
雖然到最后墻花了,地板臟了,床墊垮了,好好的窗簾再也支棱不起來了。
但起碼家里的房子還沒塌啊。
以前,孩子一哭我整個人都慌了,要星星給星星,要月亮摘月亮。
特別是出門在外的時候,一個不小心就被熊孩子坐地起價,要糖果,要玩具,還要再坐最后一遍搖搖車。
但自從把自己當“后媽”后,我的作戰方針就只有一個:
請開始你的表演。
娃哭由娃哭,清風拂山崗,娃鬧由娃鬧,明月照大江。
這時候“后媽”能有什么壞心眼呢?
不過就是拍下熊孩子的丑照,然后默默發個朋友圈而已。
以前,一切都得著由著孩子的日程來。
上學的日子,我要叫孩子起床、穿衣服、吃早飯,再慌慌張張把他丟進學校的大門;放假的時候,我還要送他去補習、去比賽、去寒暑假旅行。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自己變成了個計時器,每一聲“媽媽”都像是在提醒我:
該做飯了、該打卡了、該檢查作業了……
而成為“后媽”以后,與其說是我在照顧娃,不如說是娃在照顧我:
每天自己起床,自己穿衣服,吃飯時要幫爸媽把碗筷擺好。不管是不是最后一個吃完飯,都要把我的碗也一并刷了。
放假的時候,還要被我指使著倒水、送零食、找東西。
如果我有機會能穿越回幾年前,一定會對那時候疲于當媽的自己說:
“累嗎?
累就對了!
舒服都是留給后媽的。”
上周末,我去電影院看電影,臨開場前接到兒子的電話:“媽媽,我覺得有點無聊,你可以回家陪我嗎?”
換做是以前,我要么立刻打車回家,要么硬撐著看完一場心不在焉的電影。
但那天,我堅定地對他說:
“不可以哦,媽媽現在想一個人看會兒電影,你和妹妹自己玩一會兒吧。”
隨后,整場電影,關于孩子的一切真的沒有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其實,我不是放棄了當媽。
而是相比成為一個無微不至的“滿分媽媽”,一個擁有自我的“60分媽媽”才是最適合我的路。
“60分”的“后媽”,不是不再愛孩子,而是不再以愛之名互相折磨著彼此;
不是不對孩子的問題認真,而是不再對孩子的一切較真兒。
最后,我想對所有的媽媽說:哪怕帶娃的生活再繁雜、再辛苦,也永遠不要忘記,做好媽媽的同時,也別忘了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