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媽媽林云帶著3歲的伊伊去看病,初期病癥是“面癱”。
“是不是吹空調導致的?”看診的第一位醫生問。
可當時正值冬天,孩子沒吹過空調。
一個多月后,伊伊住進了廣州的ICU,一天接到了數次病危通知書。她被確診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這是《南方周末》記錄的一個真實事情。而這樣的情況,全國每年幾乎上演4萬次。
“孩子怎么會得這種病?”幾乎每個孩子被確診的時候,父母都是這種反應。
是啊,我們普通人也一直覺得,癌癥是個離孩子非常非常遙遠的病,有點不舒服也不會往癌癥上想。
但是,數據擺在面前,癌癥是兒童疾病中導致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兒童癌癥發病率年年增長。
我國國家癌癥中心2000-2010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兒童腫瘤新發病例約2.2萬人,近十年來0-14歲兒童腫瘤發病率年均增長達2.5%。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孩子得癌癥?是純粹因為不幸,還是存在哪些誘因?我們做父母的,只能坐以待斃嗎?能提前做點什么預防?萬一成真,能不能拯救?
從情感上,我是一輩子也不想面對這個話題。但是我也怕,怕自己孩子成為那萬分之一,與其到時候束手無策,不如現在提前了解,多一點準備總是沒有錯。
圖源: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癌癥是一大類疾病的統稱。癌癥的形式是一團癌細胞組成的腫瘤。生長速度較慢而沒有轉移傾向的腫瘤則被稱為良性腫瘤,快速生長并有轉移傾向的腫瘤被稱為惡性腫瘤,通常后者被稱為癌癥。
兒童癌癥類型復雜,腫瘤有幾十種,每種有不同類型,每種類型有不同亞型,從頭到腳全身均有可能發生。
兒童癌癥可以被分為以下三大類:
●白血病(造血細胞癌變所形成);
●淋巴瘤(淋巴系統癌變所形成);
●實體瘤(骨骼、肌肉、大腦等其他器官或組織癌變所形成)。
白血病在兒童癌癥中屬于最常見的病癥,其次是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腦癌),然后是淋巴瘤,其他部位的實體瘤較罕見。
我把幾種較高發的、嬰幼兒出現較多的癌癥列在下面清單中:
紀錄片《人間世》第二季曾跟蹤記錄過幾位骨腫瘤兒童的治療經歷,發現每個孩子基本都是先當普通病看,然后總治不好,輾轉五六家醫院后,最終來到專治腫瘤(即癌癥)的醫院。
“很多家庭都來晚了。”
據統計,在中國,一個兒童癌癥患者平均要被誤診5.5次。因為家長沒有認知,一些基層醫生也沒有認知,一旦遇到罕見病,不會往這方面想。
孩子不舒服不會說,家長想不到,再加上被誤診耽誤,北京軍區總醫院附屬八一兒童醫院院長封志純介紹,兒童患癌早期被發現幾率較低,一般發現的時候已經是中晚期。
大家總把癌癥看作絕癥,實際是因為發現晚,來不及治療造成。事實上兒童腫瘤大多是良性,治愈效果比成人好很多,即使是惡性腫瘤,大多兒童患者也能被治好。比如最普遍的惡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治愈率是90%,腎母細胞瘤治愈率達90%以上。
所以,對于兒童癌癥,最關鍵的是早發現,早治療。
www.acco.org
雖然造成兒童癌癥的原因并不明確,但是發病前的征兆卻是有跡可尋,認識一些早期疾病線索非常重要,家長應對兒童出現的以下癥狀保持高度警惕:
圖源: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家長最怕的,是自己做錯了什么,或者該做的什么沒有做,導致孩子患癌。
其實,沒有哪些事情能絕對導致兒童癌癥,也沒有什么事能絕對預防兒童癌癥。
成人癌癥可能是日積月累接觸致癌物造成的,本可以避免。但是兒童癌癥,很多是天生的,是由遺傳因素導致的。
這意味著這些孩子出生時已帶有突變和致癌的DNA。這些突變的DNA要么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出現突變(出生前);要么是從父母那里遺傳得來。
如果是后一種情況,父或母可能也患有相同類型的癌癥。遺傳性的兒童癌癥包括視網膜母細胞瘤、惡性外周神經鞘瘤、腎上腺皮質細胞瘤等。其他大多數癌癥不是遺傳的。
另外,癌癥是不傳染的,孩子也不會被其他癌癥患者傳染。如果我們身邊有小朋友得過癌癥,可能會因為免疫力低而天天戴口罩,希望大家能把她們當作正常人看待,她們已經是自己人生中的英雄了。
目前,國內關于兒童癌癥的治療發展還不成熟,在查資料的時候,我發現深圳的“向日葵兒童”專門聚焦兒童癌癥的科普,做的比較深入專業,在此遙向同行致敬。如果有家長需要更多相關信息,可以去網上搜這個公益項目。
兒童癌癥是一類罕見病,但毫無疑問是一個大病,對整個家庭都是考驗。【點贊】祝福每一位寶寶健康長大,希望我們家長永遠用不到上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