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
人社部公布了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提出穩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十四五”時期
退休、養老、社保會有什么變化?
規劃提出,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穩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規劃還透露一組數字:
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十四五”期間新退休人數將超過4000萬人,勞動年齡人口凈減少3500萬人,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延遲退休政策屢屢被提及,已經被寫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人社部副部長游鈞今年2月份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退休年齡總體偏低問題十分突出,與人均預期壽命不匹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在建國初是40歲左右,到2019年已經提高到77.3歲。城鎮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更高,已經超過了80歲。
規劃提出,逐步提高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提高企業年金覆蓋率,規范發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修訂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計發月數。
根據社會保險法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就是說,目前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是15年,未來或將在此基礎上逐步提高。
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目標,其中包括:
法定人員應保盡保;
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失業保險省級統籌,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更加完善;
社會保障待遇水平穩步提高,基金運行安全平穩;
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5%。補充養老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年金基金規模超過4萬億元。
目前,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在2億人左右,規劃提出,推動實現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由制度全覆蓋到法定人群全覆蓋,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社會保險的戶籍限制,積極促進有意愿、有繳費能力的靈活就業人員以及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也就是說,未來隨著職業傷害保障的落地,外賣騎手等人員將不再在社保外“裸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