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發揮旅游、文化、生態疊加優勢,發展特色產業,促進鄉村振興——
農宅變民宿 旅游熱深山
木梨硔是休寧縣大山深處一個50多戶人家的小村落,村子坐落在三面懸空的狹長山脊上,滿目竹海,云遮霧繞,每年出現云海的概率接近百天,但交通不便、生產生活條件落后,使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村子幾乎成了“空殼村”。
攝影改變了這個瀕臨消失的小山村。 10多年前,攝影愛好者尋訪至此,木梨硔一下成了攝影圈內的最美高山村落,游人紛至沓來。2011年,在外打工的詹春九回到村里,利用自家的房子辦起了全村第一家農家樂客棧,為游客提供食宿服務。
在詹春九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返鄉吃起了“旅游飯”。如今,木梨硔已有民宿客棧31家,可同時接待500人食宿,全村年旅游收入超過2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萬元。
與木梨硔一山之隔的祖源村,也是一個以林茶生產為主的徽州傳統村落,擁有古民居、古橋、古樹等歷史文化景觀,尤以千年紅豆杉、百余畝梯田景觀而聞名。但是幾年前,這些特色美景的背后,卻是落后與貧窮。祖源村地處高山,村民的生活條件很差,許多房子因年代久遠或沒人打理,已經破爛甚至倒塌,常年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對老房子失去興趣,紛紛往山下搬遷。
2016年起,上海市一家企業先后投資4000多萬元,對祖源村部分閑置民居以及周邊的山林和水體景觀進行開發,打造皖南最大的鄉村民宿群“夢鄉村”。民宿群建成后,每年接待游客1萬多人次,營業額近200萬元,并帶動村民創辦民宿14家。去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祖源村仍實現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500萬元。
項祥敏是土生土長的祖源人,幾年前利用自家老房子在村中辦起了“鳳祥生態農莊”,去年4月又投資200多萬元建成二期。項祥敏說,受疫情影響,生意還在逐步復蘇回暖中,今年前5個月營業額已超過10萬元。
祖源村民宿產業的發展,吸納了村民就地就業和返鄉創業,帶動了當地農副產品銷售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去年,祖源村村民人均純收入為1.76萬元,是2016年的3倍;常住村民也比2016年增加了110人。
木梨硔和祖源,是黃山市發展民宿產業的一個縮影。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黃山市僅民宿客棧接待游客230萬人次,經營收入超15億元。目前,黃山市民宿發展至2100余家,占全省總量的80%以上,已形成黟縣西遞宏村、黃山湯口、休寧祖源、屯溪老街、徽州區西溪南等一批民宿集群,帶動了鄉村旅游升溫和村民就業創收,也改善了農村環境,促進了文化傳承,提升了村民素質。
古村成基地 藝術潤鄉村
初夏時節,陽光明媚,清晨的霧氣才剛剛散去,在黟縣南湖旁就圍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寫生學生,他們用畫筆描繪美麗鄉村,以藝術的形式留住鄉愁。
黟縣是古徽州建置最早的縣之一,境內存有大量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園林,是世界文化遺產地和徽文化核心發祥地之一,被譽為“中國畫里鄉村”“桃花源里人家”。今年6月,黟縣被國務院批準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說到黟縣的寫生經濟,不得不提到胡萬春。西遞古民居旅游興起時,當地村民胡萬春便在村里開了一家飯店。 1995年,隨著同業競爭日趨激烈,胡萬春開始琢磨如何擁有穩定的客源市場。受一些游客寫生的啟發,他把美術院校學生定為目標群體。那年夏天,他帶著自己精心制作的宣傳冊,奔赴全國各地美術院校宣傳推介,商談合作建立寫生基地,提供吃飯、住宿、交通、代辦門票等多種服務。沒想到效果出乎意料地好,秋季開學后胡萬春的飯店就迎來了近20所高校的寫生學生。此后,越來越多的學校主動與胡萬春聯系,胡萬春又陸續在屏山、宏村、南屏等古村落建立寫生接待基地。他還建起了萬春藝術館,其館藏的徽州雕刻藝術及繪畫作品為學生們提供了學習的場所。
寫生產業的興起,豐富了黟縣鄉村旅游業態,推進了旅游供給側改革,給當地鄉村帶來人氣和活力,并帶動了商貿、服務業發展,衍生出小板凳和自行車出租、寫生材料出售、特色小吃與夜市等相關行業。屏山村黨支部書記王光臨說,“屏山村較早發展寫生產業,全村有規模的寫生基地現有24家,全年寫生量在11萬人次左右,產生的經濟效益占集體經濟、村民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二。 ”
近年來,黟縣成立了寫生研學協會,先后舉辦了寫生藝術節、青年寫生藝術季,承辦首屆最美中國高校寫生大賽暨2019中國寫生產業發展論壇,吸引更多寫生學生、院校參與。據統計,黟縣與全國1000個高校及培訓機構建立了合作,現有寫生接待場所80家、寫生基地129家,每年接待寫生學生約300萬人次,產值可達10個億。全縣寫生產業從業人員達2000多人,人均年收入5萬元左右。
寫生產業衍生出藝術經濟。如今,黟縣建成了秀里影視村和多個攝影基地,打造了藝術、書畫等特色小鎮,連續多年舉辦鄉村攝影大展、鄉村藝術非遺展等展會活動,推動了旅游與文化藝術的融合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國電影置景從業人員中,活躍著1000多名黟縣人,85%以上的電影置景由黟縣人擔綱,許多人成長為全國知名的置景師。
盆景變風景 扮靚新農家
在歙縣南部山區一個小山村里,家家戶戶都有一個 “綠色存折”,村民們把資產“存”在山坡上、庭院里,少則幾十萬元,多則數百萬元。
這個村就是徽派盆景的發源地——賣花漁村。漫步村中,庭院內、陽臺上,房前屋后、山洼溪畔,漫山遍野花團錦簇,與粉墻黛瓦相映成趣,全村儼然一個碩大的盆景園,美不勝收。每年春節前后,這里的梅花爭奇斗艷,萬紫千紅的盛景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踏春賞梅。今年,歙縣首次以線上直播形式,舉辦賣花漁村梅花節“云賞花”,在線觀看人數70余萬,帶動線上線下銷售盆景200多萬元。
黃山市人大代表、賣花漁村盆景技術協會會長洪吉會介紹,村里培植徵派花木盆景已有1100多年歷史,與揚派、川派、海派并稱全國四大盆景流派,目前村里有國家級“盆景大師”3名、省級“盆景園藝師”12名,培植的盆景品種有100多個,有許多作品在國內得過大獎。她告訴記者,村里200多戶人家,家家戶戶培植盆景,90%以上的收入來自盆景,去年全村銷售盆景3萬多缽,年產值達2000多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萬元。
“外邊的世界很精彩,農村也是廣闊天地,可以大有作為。 ”“90后”村民呂凌志曾在上海打工,因為家鄉花事漸盛,前些年回到鄉里,和家人共同經營盆景,并創立了淘寶店鋪和微商店鋪,探索抖音、快手等營銷方式,現在年收入在20萬元左右。呂凌志說,近三分之一的村民通過網上銷售,把盆景銷到全國各地。
村民洪利成是村里有名的盆景師傅,靠著精湛的技術活,足跡踏遍廣東、廣西甚至泰國等地,創新性地將傳統盆景制作技藝和外來技術相結合,不但提升了徽派盆景制作水平,也帶出很多外地徒弟。除盆景培植技術輸出外,賣花漁村許多村民還在外地建立盆景基地,開設盆景銷售窗口,盆景“徽幫”的名號越來越響。據了解,該村經過實地考察,正在與江蘇、浙江等地客商對接,計劃在江蘇昆山市建設盆景技藝合作平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如今,賣花漁村已成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村里修通了循環公路,修建了停車場和旅游公廁,農家樂也發展到17家。洪吉會說,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興旺。徽派盆景是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旅游資源,文旅融合打造盆景和旅游兩大產業,將讓村民更有奔頭。
黃山市農業和農村局負責人表示,將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打造茶葉、菊花、柑橘、蜂業、泉水魚等一批特色村以及燒餅、臭鱖魚等特色產業,以產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記者 吳江海)
·記者手記·
產業興百業興,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黃山市因地制宜,以精致農業為突破口,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興農,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同時,利用旅游、文化、生態等優勢資源,發展鄉村文化旅游,加快培育黃山特色的鄉村產業、鄉土產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農村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