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能是在”“假想朋友“。假想朋友是很常見的發育問題
早在 1918 年,就有學者指出,幼兒產生假想朋友的概率約為 8% 。近年來,有學者在其研究中發現 42.7% 的學齡前兒童有假想朋友。多存在于2~6歲的孩子。
“假想朋友” 對寶寶認知、情感發育是非常有利的
1、讓孩子適應角色轉換
當寶寶們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孩子往往充當大哥哥或大姐姐的角色來照顧他的”朋友“。這為以后孩子適應不同角色之間的轉換奠定了基礎,一定程度上會讓孩子學會分享。
2、給予孩子陪伴
擁有假想朋友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在爸爸媽媽照顧不到的時候,會有假想朋友陪伴他,跟他玩,給予他安慰。
3、促進認知的發展
孩子會給假想的朋友起各種各樣的名字,形象也是各種各樣的,這對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無疑不是一種挑戰。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對待?
1、接受孩子的假想朋友
當孩子提出有假想朋友的時候,不要打破他的想象,也許在成人看來是荒謬的,但是對于孩子來講,這個人就是他“真實存在”的朋友。家長就保持“看破不說破”的原則就好。
2、避免給孩子貼標簽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不聽話“、”不乖“等,這樣會導致孩子認為自己就是那個”壞孩子“。家長應在現實中給予寶寶肯定,讓孩子認為假想朋友的存在是正常的。
3、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
多給予孩子關注,透過孩子與假想朋友的互動,反思自己的教育。多給予孩子陪伴,了解孩子的內心,幫助孩子盡早遠離假想朋友。
如果寶寶出現以下的情況,家長要著手干預:
1、如果孩子試圖用假想朋友來掩飾自己犯的錯誤時,此時,爸爸媽媽就要告訴他,說謊是不對的,你將真相告訴給爸爸媽媽,我們是不會生氣的,我們依舊是愛你的。”
2、孩子的假想朋友開始擠占真實朋友游戲之間的時間。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觀察詢問,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的不愿意與真實朋友玩耍,是受到欺負了還是出現自卑等心理方面的問題。
3、孩子過分依賴“假想朋友”。如果孩子遇到事情,不愿跟爸爸媽媽溝通,家長就要開始反思,是不是給予孩子的關注不夠。
來源:鮑秀蘭診室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