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故宮、敦煌等世界級“網紅”之后,三星堆成為下一站。
近日,經過3個多月的發掘,一件埋藏在層層疊疊的象牙之下的“青銅頂尊人像”重見天日,讓三星堆考古的“盲盒”再次重磅上新。就這樣,從今年春天開始占據新聞C位的三星堆,將“星星”之火燎到了夏天。原來,考古也是可以“追番”的。
5月28日晚,四川廣漢,在“走進三星堆讀懂中華文明”主題活動之“三星堆奇妙夜”上,三星堆博物館變成一個通向三星堆極盛時期的時空隧道。神官夾道迎賓,神鳥躍立枝頭,夜色中,這些原本安靜待在博物館展廳里的文物,在國家級非遺自貢彩燈的“加持”下,創造了一個如夢如幻的古蜀國。
活動現場,三星堆遺址發布最新考古成果,除了這件造型聞所未聞的“青銅頂尊人像”,還包括金面具殘片等。截至目前,新發掘的6個祭祀坑已經提取出土象牙、青銅器、金器、玉石器等重要文物1000余件。
除了這些“硬核”的考古發現,三星堆這次還想邀請全世界的朋友一起耍。追“星”,原來可以有這么多打開方式。
8位外國青年導演將用影像講述三星堆故事,考古主題電影《發現三星堆(暫定名)》和原創音樂劇《三星堆》也安排上了;“發現三星堆”系列紀實節目,將為全球觀眾展現探索、冒險、娛樂的妙趣中國;三星堆系列圖書將全球發行,其中“國際安徒生獎得主三星堆創作計劃”將誕生系列繪本;“數字三星堆國際展”與世界知名博物館合作舉辦聯展,三星堆主題燈展將巡游世界;如果喜歡出去走走,“‘走讀三星堆’文化體驗產品”將帶來獨具中華文化魅力的旅游體驗;如果只想宅在家中,還有游戲、音樂、網絡文學等平臺握手三星堆,新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這還是我們以前認識的那個“土里土氣”的考古遺址嗎?這分明是一個超級文化大IP的全球出道,繼故宮、敦煌等世界級“網紅”之后,三星堆迎來了它的下一站。
當然,一切三星堆文化的衍生,基礎都在考古工作者腳下的這片土地上。前輩們從一鏟一鏟挖泥巴的時代走來,而現代科技讓考古成為一部“歷史+科技”的跨界大片。
在三星堆遺址,記者看到,考古發掘現場被大跨度鋼結構大棚覆蓋,里面有數個“考古發掘艙”,不僅能控制溫度、濕度,還能減少工作人員從外界帶入的物質干擾。而眼前的考古工作者,更像在實驗室工作,穿著全副武裝的白色“防護服”,趴在“非接觸式裝置”上,懸空于祭祀坑上方,拍照、清理。“考古發掘艙”旁設有應急檢測分析室、微痕物應急保護室等,文物在現場就能完成化驗、測繪、錄入等工作,頗有科幻電影的即視感。
看,考古一點兒也不落伍,三星堆也從來不是一個沒有故事、橫空出世的陌生人,它在幾千年前就有自己的“朋友圈”。
在這一輪發掘之前,三星堆出土的尊都是圓形,而這一回,首次出土了方形的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雷雨解釋,尊的制作技術是從中原傳到三星堆,蜀人在此基礎上又有了創新發展。三星堆出土的鑲嵌有綠松石的銅牌,以及玉戈、玉璋等玉器,受到中原二里頭文化的影響;出土的琮則受到西北的齊家琮和東南的良渚琮的影響;三星堆文化的城墻夯筑技術、稻作農業的起源、早期的灰白陶傳統,也都與良渚文化息息相關……
在這些文物組成的證據鏈中,我們似乎能看到一幅古代文明的遷徙史與交融史。只不過,那時候的交流范圍還在中國,而今天的三星堆,交的將是全世界的朋友。三星堆博物館自1997年10月開館以來,已接待中外游客2200余萬人次。三星堆文物多次走出國門,先后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
電影、音樂劇、圖書、展覽、游戲……文化的載體本無國界,如何把三星堆的內容借助這些載體揚帆出海,將是追“星”一族下一步最關心的話題。
最后,多說一句那件暫時前無古人的“青銅頂尊人像”。它也許為祭祀器物,而銅人頂上的尊一般都是裝著酒或者肉。看來,在吃這件事上,我們與先民沒有因時間造成隔閡,都是無比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