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學理財,被騙近萬元!”日前,央視曝光某在線理財課堂存在虛假宣傳、誘導消費、課程質量差、無法退款等現象,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該新聞話題的迅速發酵也再次將這一近一年來異常火爆的“在線理財教育”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了解到,市場上大部分在線理財課堂的營銷方式即是通過公眾號或短視頻平臺吸引流量,并用1元或幾元等極低價格的小白理財課程撬動用戶購買上千元的高階課包。而在此過程中,部分理財課程確實暴露出過度營銷、課程質量差、解除合同退費難等亂象,并引發客戶投訴。
業內人士表示,存在無門檻、無資質、無監管等“三無”現象的財商教育領域亟待進一步監管。普通人學習投資理財要擦亮雙眼,且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1元”理財小白課
撬動“上千元”高階課包
“今年開始躺著賺錢。”
“開啟財富自由之路。”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打開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網站,類似的在線理財課堂廣告語層出不窮,挑動著每一個“想‘賺錢’、又不知怎么‘賺錢’”的人的心弦。
“我印象比較深的一個短視頻廣告中,一位白領打扮的女性邊走路邊感嘆,她自己覺得掙的錢不夠花、存不下,但她的一個好朋友工作收入沒她高,非但沒有省吃儉用,還能經常出去吃飯、旅游,一問才知道,因為她花心思學習了理財,所以輕松‘讓錢生錢’。”張女士對記者說,尤其疫情期間,很多人的收入確實受到了一定影響,這類廣告迎合了人們的焦慮。
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宋心(化名)無形中就被這樣的廣告所吸引。她對記者說,自己平時有一些投資經驗,但覺得還不夠,于是就想學“一些投資理財思路”。看到某在線理財課堂“1元小白理財課”的廣告后,便根據指引下載了課程APP,花1元錢注冊并登錄。
“這1元錢其實就是對應著9節錄好的音頻課程,涉及單利復利、基金定投等,內容比較簡單。”宋心說。她在注冊完1元的課程后,隨即被拉入一個大概有200人到300人的微信群中,群里的其他人也都是同期上課的“同學”,群里還有一位“班主任”,主要督促大家按時打卡學習。而到了課程后半期,“班主任”則會主動向大家推薦其進階課程。“班主任其實就是上過進階課程的學員,他一般會在群中曬出其理財收益的截圖,收益率多在20%或30%。”宋心說。
“小白理財課程很便宜,1元錢,但進階課程就比較貴了,大概一個單獨課程就要上千元,很多課程還打包銷售,最大的打包課程價格在7000元到8000元,我自己先后買過一些小的課包,大約花了3000多元。”宋心說。
上千元的進階課程到底如何呢?宋心告訴記者,比起1元錢的小白理財課,進階課程確實難度上要提升很多,涉及企業現金流分析、股票投資策略實操等。不過她也坦言,市場情況很復雜,僅依靠這些知識點就“賺錢”并不現實。
投訴多、退款難
風險事件暴發引關注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市場上大部分在線理財課堂的營銷方式是用1元或幾元的體驗課程撬動上千元的高階課包。“在小白課程期間,會想方設法讓你產生焦慮,讓你羨慕其他人的高收益,從而讓你對自己產生懷疑,萌生繼續學習的意愿。其實就是套路,讓小白花錢去學習進階課。”同樣上過此類理財課程的李女士對記者直言。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此類課程的興起,相關的質疑聲也不絕于耳。李女士坦言,“并沒有什么收獲,自己看書也能學”。“老師就是在群里發一段語音,聊聊理財經驗,語音很長,我也沒怎么聽過,感覺像微商上課,和我想象不太一樣。”25歲的理財小白小張表示。
日前,央視曝光在線理財課堂十倍學堂存在虛假宣傳、誘導消費、課程質量差、無法退款等現象。央視報道稱,在12天的“理財小白營”即將結束時,老師開始向一部分學員推薦進階課程:上14天的進階課程,就可以賺收益,年化收益率能大于15%。鼓勵大家成為金卡會員。不少學員花了近8000元成為金卡會員,但很快發現“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提出退款后,卻一直被以各種理由,如老師離職、不歸自己管、客服無法聯系等拒絕,甚至被拉黑。
用“理財教育”作為關鍵詞搜索,黑貓投訴網站可顯示800余條相關投訴。其中一條針對某在線理財網站的投訴如此描述,“微信群里面的老師在每周約定的日子里出來給我們將之前的作業重新復述一遍,又講一些其他的繼續洗腦”“我自己上課也會批改作業,越來越學不到東西,而且里面的課程自相矛盾”。
另一條投訴則顯示,“和他們協商退費,他們就用合同中的霸王條款,逼著我繼續學習他們的課程”。
告別“三無”
財商教育亟待監管
近兩年來,財商教育領域升溫是不爭的事實。記者從企查查獲得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在業存續的與理財教育相關的企業達10055家。2015年至2020年的注冊量分別為847家、822家、896家、1431家、1887家和852家。2018年和2019年相關企業注冊量相較之前有較大幅度增長。消費金融專家蘇筱芮表示,這種財商教育主要通過線上渠道展業,一般由互聯網公司開展,屬于在線教育范疇,目前各路資本已殺入在線教育領域。
談及財商教育興起的原因,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民眾的投資理財意識也在覺醒,“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觀念深入人心,尤其是年輕人更希望通過投資理財來獲得工資收入之外的收入,甚至以此來達到財富自由。但我國理財市場發展起步比較晚,民眾金融素養水平整體一般,很多人迫切希望通過一些培訓來快速提升自己的投資理財能力。“尤其是近兩年,‘知識付費’已經被很多人接受,財商教育逐漸興起也就比較快了。”他說。
不過,部分公司“野蠻生長”,財商教育領域也暴露出一些問題。董希淼表示,財商教育領域的問題主要體現為“三無”,即無門檻,隨便注冊一個公司或開設一個賬號就能進行所謂的在線理財教育;無資質,部分從事理財教育的老師相關專業知識不夠,“備幾個課件就上課了”;無監管,財商教育公司目前并不受相關教育部門或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
董希淼稱,未來財商教育領域亟待進一步監管,解決上述“三無”問題,建議相關部門對該類公司的注冊進行備案或審核,對從事理財培訓的教員要求其持有金融理財方面的證書,并具有相關金融從業經歷,公眾號、短視頻網站等分發平臺對推介相關課程也要承擔相應的審核責任。
多位專家也提示公眾,選擇相關課程一定要擦亮雙眼,且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蘇筱芮表示,用戶在挑選課程時要注重課程質量與師資力量,一些通過網絡素材拼湊而成的低質量課程有收取“智商稅”之嫌。董希淼也表示,學習投資理財沒有捷徑,不能一蹴而就。特別是金融素養一般的普通民眾,更要從基礎知識學起,并借助金融機構專業人員的幫助。“一般人不會一夜之間暴富,也不會一夜之間成為大神。”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