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托馬斯和切斯(Thomas and Ches)的系統研究,嬰兒氣質有9個維度:
(1)活動水平:表現在換尿布時移動的速度,穿衣、吃東西的速度,玩耍時是否好動。
(2)生后節律:睡眠、吃飯、大小便是否規律。
(3)注意分散度:玩耍時用其他物品吸引他是否分心,沒有給他想要的東西是否哭鬧。
(4)趨避性:初次用奶瓶是否喜歡,接近陌生人是否喜歡。
(5)適應性:換尿布是否愿意,以前沒有吃過的食品是否愿意吃。
(6)注意廣度和持久性;想吃奶時是否接受喝水,對喜歡的玩具是否玩很長時間,是否堅持玩智力玩具直到最后完成。
(7)反應強調:饑餓時低聲哭泣還是大哭,從頭頂穿脫衣服是否無所謂。
(8)反應閾限:對聲音反應是否迅速,喜歡和不喜次的實物是否在乎。
(9)心境:吃完奶后是否無緣無故煩惱。
根據以上維度的不同組合,歸納為3種氣質類型:
(1)容易撫養型:表現為生活有節律,愉快情緒多,對心儀的刺激反應積極,容易適應環境。此型占40%。
(2)撫養困難型:生活節律不規律,他們的睡眼、喂食、排泄不規律,負面情緒多,對心儀的刺激反應消極,較難適應新環境。此型占10%。
(3)發動緩慢型:他們的活動性、適應性和情緒反應都較慢,情緒經常不太愉快,但是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對心儀的刺激會慢慢感興趣,并慢慢活躍起來。此型占15%。
其余35%具有以上2種或2種以上類型混合的特點,可稱為混合型。
不同氣質孩子應如何養育和教育?
氣質是相對穩定的先天特性,但在環境作用下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塑造的,而這種先天特性的改變需要長期的耐心堅持及適當的撫養和教育方法。方法的核心關鍵是父母的態度是否能夠適合于嬰兒原有的氣質特征。親子關系的核心,在
嬰兒早期是親子之間建立安全依態關系,父母通過愛撫對嬰兒產生影響,嬰兒通過感情應答和感受,對父母建立安全的依賴感。這是親子之間雙向的感情一社會性交往,對父母的依賴感是嬰兒有可能接受父母施以改受其不良適應氣質特性的重要基礎,因此無論哪種氣質的嬰兒在安全依戀中,均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包括改變、糾正其適應不良的特性。
氣質具有先天基礎,它在人的性格上打上烙印,然而環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它,因而社會化的進程和質量具有重大的教育意義。親子關系是嬰兒社會化的重要渠道,親子關系的建立有可能受嬰兒氣質特性的影響。比如困難型的嬰兒會影響家長的愛心、耐心和教育方式,從而干擾嬰兒氣質向著良好方向發展;反之,良好的親子關系有助于改變其困難氣質,有利于建立適應性強的性格和社會行為。我們的研究課題“嬰幼兒健康人格的培養研究”證明,通過我們指導父母,建立安全依戀和良好的親子關系,使難撫養和中間難撫養型嬰兒減少了51%,易養型增加了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