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孩子沉迷手機的常見原因:
1、看護方式不恰當,缺少陪伴
有些大人希望孩子安靜下來,會直接把電子產(chǎn)品給孩子。讓孩子玩手機、看電視,這樣孩子就會變得很安靜。
當孩子感受到和父母在一起更加有意義的時候,就不會沉迷于手機游戲了。
陪伴和陪著,是有本質性區(qū)別的。有些父母雖然是在家里但是陪孩子的時候卻是心不在焉的,邊看手機邊陪孩子,對孩子說“你玩你的,媽媽/爸爸陪著你”。但是這樣的陪伴,卻并不是孩子需要的。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都是大人不經(jīng)意之間的看護方式造成的。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或者是不理解孩子到底需要是什么。因此當孩子發(fā)生不當行為的時候,比起批評與責罵孩子,大人要先進行自我反思。
2、父母的壞榜樣
我們經(jīng)常說“父母的行為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可又有多少家長真的記住了這句話吶?
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手機不離手,對于孩子的需求不管不問,那么孩子就會依賴其他的物品來滿足自己的要求。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看手機的行為也是孩子模仿的最重要的一方面。
學齡前的孩子都是在無意識的模仿中成長起來的,并且孩子沒有鑒別能力,你的言談止,孩子看到了之后都會照單全收,儲存在自己的大腦里。
所以我們也經(jīng)常說孩子是家庭的代言人,因為我們的言談舉止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
當孩子看到父母在游戲面前如癡如狂的時候,孩子也會覺得不公平“為什么你能玩我不能玩?”因此,父母要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制定的規(guī)則不能光限制孩子,我們自身也要以身作則。在生活當中和孩子找到共同的愛好,參加有意義的戶外活動,也有利于增加親子關系。
3、過多的批評和限制
其實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沉迷于手機游戲,主要是從中體驗自己在生活中沒有達到的成就感。因為在游戲中感覺自己無所不能,感覺自己能做很多的事情。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英雄的情節(jié),來證明我是可以的。”
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受到家長的批評指責,或者家長為了安全而過度的限制了孩子的活動,這些都會讓孩子在生活中沒有成就感,那么他可能就會依賴游戲中虛擬的世界來體驗自己的成就感了。
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溫暖和關愛,經(jīng)常的和孩子討論做事情的方式和方法。遇到事情分歧的時候,沒有絕對的對錯,允許大家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找出適合的解決方案。
在討論的過程當中,父母需要做到的是面帶微笑看著孩子,這樣的話可以給孩子足夠的自信,聽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完,不打斷、不評價,讓孩子感覺到成就感。
同時使用積極的語言和孩子進行溝通。比如說告訴孩子“如果你想玩游戲,那么我們可以先做完作業(yè)再玩,這樣的話你會更踏實一些。如果你專注的話,作業(yè)會寫的更快,這樣的話會有更多的時間我來陪你一起玩。”盡量避免用消極的語言和孩子進行溝通,用積極的正向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孩子的成長,營造積極向上的家庭的氛圍。這樣的話,孩子和父母的互動多了,也就不會太過于沉溺于手機和游戲的虛擬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