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鄰居小孩,上五年級,每天放學回家都是耷拉著腦袋,很不開心的樣子。有一天我跟他的媽媽聊天,他媽媽聊起現在的教育,說:現在孩子競爭太激烈了,我給我家孩子買了好多課外書,每天放學回家到吃飯前這段時間都得做好多題。我問,孩子會喊累嗎?她說:當然會,但沒辦法,樓下的小孩跟我家孩子一個班,人家這次考了第二名,我家孩子才考第六,太差了!瞬時心中有種五味雜陳的感覺。
我想,除了課本和名牌大學,或許我們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去“愛”孩子,那些偶爾看到的充滿睿智的教育方式,每每看到總能讓小編肅然起敬,今日小編整理了一些“名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如果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能用一種“換位思考”的思維方式,或許結果也會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白巖松:你要是考了第一,我跟你急
2013年中考前,白巖松和他的孩子開過一個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斷絕父子關系。”
白巖松曾給孩子寄出了一封“人生郵件”,郵件中特別強調“不爭第一”。“人生不是競技,不必把撞線當成最大的光榮。當了第一的人也許是脆弱的,眾人之上的滋味嘗盡,如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悲涼,于是,就將永遠向前。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勝者,每一次第一總是一時的風光,卻賭不來一世的順暢。”
“爭第一的人,眼睛總是盯著對手,為了得到第一,也許很多不善良的手段都會派上用場。也許,每一個戰役,你都贏了,但夜深人靜,一個又一個傷口,會讓自己觸目驚心。何必把爭來的第一當成生命的獎杯!我們每一個人,只不過是和自己賽跑的人。”
黃菡:我從來沒有輔導過孩子學習
黃菡認為,父母對孩子的最壞影響,莫過于父母沒有自己的生活。對女兒的學科學習,我從來沒有輔導過,就算是我能輔導的,我也不會去輔導。因為我覺得這應該是由她自己做的事情啊。我培養她的目標就是自己能夠獨立生活。
如果她碰到困難,她要學會尋求幫助,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譬如我會問她,你最近這段時間,學習上有困難嗎?這個困難是正常的還是不正常的?如果是不正常的,譬如說在一門學科一段知識上的接受上確實有障礙,我就會問,你需不需要找老師來輔導?你想找哪里的老師來輔導?這些我都會“依賴”她的經驗。
親子關系,作為一種長久、親密的關系,要學會經營。需要我們用心,用智慧,用知識和理論去“經營”。并且要學,真的要學。我覺得不僅僅怎么做一個合格的媽媽要學,還有很多其他方面也要學。
徐小平:我鼓勵孩子們發展自己的興趣
徐小平認為,如果孩子成功了但不快樂,又有什么意義?我鼓勵孩子們發展自己的興趣,多出去認識世界,多交朋友。喜歡交朋友,受人歡迎,這樣的個性今后會幫到他。在團隊中,老板、客戶、同事就會喜歡他,愿意成全他,給他機會。這對于人生和事業都是很有幫助的。
“我對孩子們最大的期望是過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而不是成功這兩個字。”徐小平,新東方創始人之一,曾任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著名留學、簽證、職業規劃和人生發展咨詢專家,現創“真格”天使投資基金。
雷軍:學會與自己的孩子交朋友
我對孩子最大的體會是什么呢?是怎么能夠變成孩子的朋友。做家長的,總覺得孩子很逆反,尤其在七八歲的時候,她挺逆反的,不太容易聽你的話,所以關鍵問題是你怎么把自己變成她的朋友,能夠陪她一起做一些什么事情,在這點上我是想了很多的方法。比如說我陪她去騎自行車,她覺得騎自行車很好玩,看到院子里小伙伴騎自行車,她也要,原先帶旁邊小輪子的,她覺得不行,再給她換一輛標準的自行車,有時候周末帶她去騎自行車,她就挺開心的。
林清玄:讓你的孩子努力考7—17名
我發現大陸家長很在意成績,都想讓孩子考第一名,其實,現在世界精英都不是當年的尖子生,他們在班級的排名是第七名到第十七名。原因就是這些孩子人際關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壓力小,生活更輕松,是創意最好的。說到這里我真感動啊,終于找到自己成功的原因了,小時候我們那班只有17個人。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讓他別那么努力,輕松點進七到十七名里,那才能成功嘛。如果你的孩子是后幾名,那就讓他努力進到前17名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