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讓他干什么,他就不干什么”。
這讓很多媽媽頭疼不已,有時候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大吼大叫甚至強行讓孩子屈服。但是,往往并不能起作用,你會發現,下次有類似的事情,他還會這樣。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媽媽們一說到孩子"不聽話"的問題,我相信有無數個案例可以吐槽。
“叫吃飯,就說不吃,非要看動畫片。”
“玩具每天都扔的到處都是,每次讓他收,都不肯干。”
“總是跟我對著干,經常為這事要鬧一場,明明是為他好。。。”
孩子們經常是“讓他做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或者“明明跟他說了不能做,就是不肯聽”的現象。孩子不按家長的引導做事,也就是所謂的“不聽話”。
我們想讓孩子“聽話”,首先,得知道孩子為什么“不聽話”。
孩子不聽話,其實是好現象。這是孩子成長了的表現,他的自我意識在不斷增強,簡單點說,是孩子想自己說了算。
在父母心目中,孩子就是孩子,父母有支配他們的權力,你必須聽我的。一旦孩子不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就給孩子扣上了“不聽話”帽子。
父母的這種想法其實是不對的。
因為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隨著年齡增大,他有自己的思維和見解。他的潛意識會慫恿他為了保護自己的權力而斗爭,即使他知道父母說的是對的,但是也要對著干,來宣示自己的權力。
這樣的結果,就是導致文章開頭說的,“你讓他干什么,他就不干什么”。讓很多媽媽頭疼不已,有時候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大吼大叫甚至強行讓孩子屈服。
但是,往往并不能起作用,你會發現,下次有類似的事情,他還會這樣。
這里要注意,我說的聽話,從來不是“言聽計從”,因為誰也不想讓孩子以后成長為沒有主見的人。
我們要做的,是改變給孩子說話的策略,以達到讓他按我們要求做事的目的。
凡事都要想辦法,一個幾十歲的人難道還"斗不過"一個幾歲的小孩么^^?
我們先看個例子:
“快吃菜,別光吃米飯”
“不吃,我討厭吃菜。”
“我說過了,快吃點菜,要不然長不高!”
“就不吃!”
。。。
接下來,肯定就是一場關于是否要吃掉菜的“權力之爭”。但如果父母換個方式,主動給孩子提供一些選擇,事情也許就會變成下面這樣:
“今天你是想吃豆角呢?還是想吃黃瓜呀?”
“黃瓜。”
“好的,那今天就吃黃瓜吧。”
所以,我們要利用孩子想要決定權的心理,讓他按我們的引導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