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去接孩子放學回家。我現在孩子的學校門口等待孩子放學出來的時候,偶然碰見了這樣的一幕:一位開著豪車的母親,在校門口停了下來。不一會兒,就有一個小男孩從校門口跑向她,開心的想要跟媽媽分享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情,但是這位媽媽卻非常焦急地對孩子說:"你快點兒,老是磨磨蹭蹭耽誤我工作的時間。媽媽的時間很寶貴,沒有時間聽你說。"小男孩臉色暗淡下來,有點委屈的向媽媽說:"媽媽,你理我一下好嗎?"可是這位媽媽卻依舊不以為然。
站在一旁的我看到這樣的情形,我不禁為小男孩感到同情,隨之社會經濟的發展,許多的年輕父母總是會因為工作的原因而忽略了孩子,卻不知道對孩子的情感忽略,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最大的暴力傷害。父母們一定要注意,多加給孩子關注絕對會比給孩子更多的物質需要對孩子來說更加寶貴,也更能夠促進孩子的成長。
殊不知,這些行為是對孩子的情感忽視
生活中,有些父母總是會覺得自己其實是很關心孩子的,并不會對孩子有情感忽視的情況。但事實上,當我們仔細想一想會發現,有時候我們覺得孩子一哭就抱起孩子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溺愛,當孩子在學校獲得老師給予的小紅花,我們總是不敢贊揚孩子,有時候還會略帶嘲笑的說每個小孩子都有。就是生活中這些我們不在意的細節,說話的態度,實質上對于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情感忽略。
所謂的情感忽略是指家長沒有給孩子提供本應該給予的情感支持,而在面對孩子的情感需求時,父母總是采取不回應,不可及,疏忽的方式。
1、對孩子"不回應"
不回應是指當孩子向我們分享喜怒哀樂的時候,我們總是以一兩句話來敷衍孩子,或者采用有意識地回避,否認和批判的態度。
比如當孩子回家興高采烈的向你分享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時,你卻開始轉換其他的話題,或者用"嗯哦"等簡單的話語來回應。父母們卻從來沒有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分享,孩子的情感受到了疏忽,自然也就不愿意再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其他事情。
2、對孩子"不可及"
不可及是指當孩子們需要被關心,理解,陪伴的時候,這時候家長卻忽略了孩子的需要,或者是一些家長常常不在孩子的身邊,孩子很少找到家長并向他們尋求幫助。
對孩子不可及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失去雙親或者單親的孩子,一種是留守兒童,另一種是父母總是忙于工作而疏忽孩子。前兩種情況是父母不在孩子身邊。然而,第三種情況是指父母雖然在孩子身邊,但卻沒有真正用心的陪伴孩子,傾聽孩子,以至于孩子缺少情感上的支撐和鼓勵。
3、對孩子"疏忽"
對孩子疏忽指的是家長忽略了對孩子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家長總是更加關注于其他方面,例如物質需要,但卻不會過多的去詢問孩子的情緒如何。
這類父母經常對孩子說的話是:"最近有沒有什么喜歡的東西?在學校有沒有受到批評?"而很少對孩子說:"今天在學校過的開不開心?"對孩子情感疏忽,還表現在父母總是喜歡為孩子決定好所有事情,小到穿衣吃飯,大到選學校交朋友,都在父母的掌控之中,而孩子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父母,而不是出于自己真正的喜好。
家長對孩子的情感疏忽對孩子留下來的心理創傷是不可忽略的,它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心靈健康的成長。對孩子情感疏忽,孩子的心靈就像孤兒一樣,總是被冷落被孤立,慢慢就會開始扭曲自己,封閉自己,心理健康受到嚴重的傷害。
對孩子最大的暴力莫過于家長的"情感忽視"
1、孩子不懂得處理自我的情緒
家長的情感忽視會導致孩子不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有些人常常會莫名的憂郁,但是他自己卻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緒,而這種焦慮也讓自己變得更加抑郁。
除了外界社會帶給孩子們的壓力之外,還因為孩子小時候被父母告知不準哭不準生氣,從而導致孩子認為有負面情緒是不對的,是應該及時的壓抑住的。而孩子沒有認識到負面的情緒,也是人情緒的一個正常反應,不懂得處理自我的情緒,導致孩子會對負面情緒產生恐懼。
2、孩子不懂得如何自我關懷
總是被情感忽略的孩子,讓自己有痛苦的情緒時也不懂得如何去自我關懷,他們漸漸地否認自己情緒的需要,慢慢的變得自卑。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忽略,會讓孩子不敢于去正視自己的需要,不懂得如何去關懷自己的內心,似乎周圍的一切對于他們來說都是無所謂。并且,他們也會用一些不正常的,不健康的手段去應對情緒,產生一些不良的行為。
3、孩子不懂得向他人提及自己的情緒
經常被情感忽視的孩子長大之后,也不敢向別人提及自己的情緒。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他們不擅長于表達自,即便是被誤會了都不會解釋,這是因為小時候他們長期被迫忽視自己的需求,也不相信別人能夠理解自己,所以在發生事情時候,他們總是脫口而出的說:"沒事,我很好。"
不懂得向他人提及自己的情緒,自然在人際交往中會處于劣勢,他們不表露自己的需求,而別人也不懂得他們需要什么,從而導致孩子的人際關系越來越差。
4、孩子很容易忽視他人的情感需要
經常受到情感忽視的孩子,也很容易忽視他人的情感需要。有一些家長忽視孩子的情感需要,很有可能是因為這些父母也是情感忽略的受害者,所以他們不懂得如何去關注他人的情感需要。
忽視他人的情感需要,常常會引發不理解不信任,最終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疏遠,自然無法正確的處理人際關系,從而變得更加孤獨。
通常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其實就是一個共鳴的過程。有時候大道理大家都懂,而真正需要的是一個理解和安慰。到底家長們要怎么做才能夠避免對孩子情感忽略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避免家長的"情感忽視",您需要這樣做
1、學會關注,正確對待孩子的情緒
父母的關注對于孩子來說就是最大的鼓勵和支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當孩子產生情緒或者表達情緒的時候,父母不能以視而不見的態度,而是要正確的對待孩子的情緒。
如何正確地對待孩子的情緒?最好的做法就是承認孩子情緒存在是合理,要知道孩子情緒產生是有原因的,不要把孩子的情緒當做是無理取鬧,也不要簡單地對孩子說:"不準哭,不準生氣"等話語。父母要學會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為什么孩子會出現這樣的情緒?當孩子出現這些情緒時候有什么感受?換位思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孩子情緒。
2、包容孩子,允許孩子情緒的表達
孩子的情緒反應是自然而然產生的,無論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都是孩子內心想法的一個反應。對待孩子的情緒,有一些父母總是采用壓制,否認孩子的情緒表達,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沉默。事實上,對待孩子的情緒父母要有一種包容的態度,理解和支持孩子。
當孩子和你分享考試中取得進步時,千萬不要說:"下次考個滿分才值得高興。"而要學會與孩子一同分享喜悅。當孩子剛開始去上幼兒園,感到害怕的時候,不要說孩子膽子小,而是要給孩子一個鼓勵的眼神,或者去擁抱孩子。父母們要懂得學會共情孩子的情緒,分享孩子的喜悅,當孩子失意時鼓勵孩子,不要抽身離開。但孩子有情緒,父母的態度對孩子來說是重要的,只有理解和鼓勵,才能夠幫助孩子養成一個更加完整的人格。
3、傾聽孩子,給予孩子支持和鼓勵
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以一種權威式的態度,當與孩子發生分歧時,父母覺得自己說的是正確的,而去否認孩子的想法這種方法在教育孩子中是不可取的。學會多傾聽孩子,理解和包容孩子,才能夠更加的了解孩子。
在生活中,當孩子發生情緒的時候,父母可以靜下心來和孩子進行交談,引導孩子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在這交談的過程中,父母要做到不指責,不控制,平等的與孩子交談。在彼此探討的過程中,更多的去發現孩子的心理需要,父母可以共情的安慰孩子,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這一過程中,父母的鼓勵和支持,對于孩子走出脆弱是最大的幫助。
現在的很多成年人都發現,自己本身的一些性格缺陷源于小時候被父母情感忽視。如果你也經歷過被父母情感忽視,那么從現在開始重視自己的情感需要,同時也更多的去關注自己孩子的情感需要,才能讓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