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寶寶聽覺發育的關鍵時期 很多家長認為,小寶寶即聽不懂也理解不了大人言語舉動,所以很少跟寶寶互動,只要寶寶不哭不鬧就可以了。其實這個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單就聽覺發育來講,寶寶在出生的頭一年內會聽到上百萬個字詞和因素,這樣才能充分的為1歲后的做準備。也就是多說,多給寶寶建立良好的語言環境,寶寶語言發育才能更好的進行。
寶寶最理想的聽覺刺激—媽媽腔
所謂的媽媽腔,就是和寶寶說話時,語速會慢,疊詞會增多,而且表情和語調都會很親昵。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媽媽腔。這是每個媽媽獨有的,與寶寶交流的方式,不用刻意學習,是每個母親自然流露的情感。 不過媽媽腔只適用于1歲以內的寶寶,如果寶寶已經1歲了,這個時候就可以使用正常語句來代替媽媽腔。以免影響寶寶后續的語言發育。
如何在家里強化寶寶追聽聲源的能力?
首先要注意以下幾點:消除視覺的干擾;選擇塑料袋、人聲、鼓聲、搖鈴;避免在哭鬧、專心吃奶吃手、犯困等時候。
訓練聽力的方法:
1、給寶寶聽各種音樂。或者在寶寶不看到的情況下,用不同聲音的工具或玩具,比如裝大米的塑料飲料瓶、裝豆子的玻璃瓶、小鼓、搖鈴、說話的聲音、拍巴掌的聲音、敲桌子的聲音等吸引寶寶轉頭。對于大寶寶來說,可以在寶寶周圍各個方向發出以上的聲音,逗引寶寶快速尋找到聲源。
2、固定名字。寶寶名字有很多,像“寶寶”、“寶貝”、“果果”、“胖胖”等等。這就容易讓寶寶產生混淆,不知道到底哪個名字是在喊自己。所以,爸爸媽媽要盡早給寶寶固定一個名字。
3、重復刻意叫寶寶名字。有的家長只是為了好玩 ,以此來驗證寶寶對自己的名字是否有反應,經常有意無意的想起來就叫孩子的名字,當寶寶聽到后做出反應,家長又沒有任何回應。如此重復幾次后,寶寶就會潛意識的認為叫名字是很無趣的感覺。慢慢的寶寶就不作回應了。所以當寶寶看向你時,應該給一個有效的回應,如給寶寶一個好玩的玩具,或者拍拍手表示要抱她等。
如果寶寶出現追聽差或者叫名字無應答的情況,首先要排除聽力問題,如果伴隨有其他發育落后情況,或者眼神移動注視差等問題,應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