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又雙叒叕登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啦!
就在10月19日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改革落實在基層”欄目聚焦了安徽的“林長制”改革,而濱湖國家森林公園作為退耕還林的代表,出現在了新聞中。
新聞介紹了安徽的五級“林長制”,也介紹了在實施林長制之后,濱湖國家森林公園新增林區面積3000多畝,種植喬灌木70多萬棵,解決了單一樹種帶來的“隱患”,讓濱湖國家森林公園成為名副其實的“合肥城市綠肺”。
森林公園的變遷
1999年,一個商人從義城鎮的村民手上租了大片農田用于養殖螃蟹。養殖場的工人們將農田挖得溝溝壑壑。三年后,養殖失敗,商人一逃了之,沒有將農田恢復到原來的面貌,不再適合種植莊稼。這片農田就是濱湖國家森林公園的前身。
2002年,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向全國推廣,借此契機,包河區政府指導居民種植大量的楊樹,并且給予一定的補貼。在這樣的補貼政策下,廢棄農田慢慢演變成成片樹林。2012年,為了讓市民有一個更好的休閑娛樂好去處,包河區政府開始著手改造楊樹林。同年,經過改造,公園對市民開放。2014年,國家林業局將公園列為國家森林公園。2016年,國家旅游局批準公園成為4A級旅游景區。至此,濱湖國家森林公園成為了市民出游的首選。
雖然濱湖國家森林公園已經完成了蛻變重生,但依舊存在“隱患”:樹木樹種單一導致楊樹林可能會在20年之后退萎。2017年6月4日,合肥市重點生態區域推行林長制啟動儀式在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舉行,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成為安徽省林長制首批試點單位,由此拉開了全省推行林長制工作的序幕,也讓濱湖國家森林公園獲得二次“改造”。
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作為首批試點單位,林長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汪衛東擔任,區級林長由區委書記葛銳、副區長宋琪擔任,合肥印象濱湖旅游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方彪擔任公園林長。
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在踐行林長制過程中,積極進行林相改造,豐富植被品種,林長制實施以來,新增林區面積3000余畝,林下實施林相改造5000余畝,累計種植喬木20萬余棵,灌木50萬余棵,花卉100萬余株,從單一的楊樹林實現成為混交林,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建設實驗基地,引進新品種與培育鄉土樹種相結合,比如種植紅豆杉1萬余棵,池杉、落羽杉10萬余棵。公園養護成績在包河區管養考核中名列前茅!
為了當好“公園林長”,方彪常年在一線工作,邊干邊思考,如何增加公園物種的多樣性。2018年,他先后前往深圳梧桐山、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參觀考察,在養林育林上與其它森林公園學習交流。最終,經過不斷學習,他探索出一條適合濱湖國家森林公園的道路:堅持“自然、生態、野趣”,保持和修復公園原有水系形態,大力實施豐富植被、恢復濕地等生態修復工程。
同時,為了利用良好的生態壞境打造生態旅游,增加生態產品供給,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還將有巢氏等文化融入園區,開設“森林課堂”,成立首支環巢湖岸線聯合巡邏隊,堅持 “垃圾落地不超過15分鐘”……正因為一系列豐富多次的活動和如畫的風景,濱湖國家森林公園全年接待各級團體千余批次,接待國內外游客近300萬人次。
自開展林長制工作工作以來,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面貌煥然一新,四季有景色,季季景不同,“南黃山、北巢湖”生態旅游戰略已然清晰。公園先后榮膺“國家級森林公園”、“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林業科普教育基地”、“國家濕地公園”、“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森林體驗國家重點建設基地”、“全國精品自然教育基地”等9個國字號殊榮。
從廢棄農田,到國家森林公園;從郁郁蔥蔥的楊樹林,到生態多元化的熱門景區,在林長制的指導下,濱湖國家森林公園成功完成蛻變。
相信未來濱湖國家森林公園還將繼續發揮優勢,合理運用自然資源,讓“城市綠肺”成為更多人休閑娛樂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