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說謊該怎么辦?
所有小朋友都會說謊,無論出于什么目的,這種行為并不絕對是件好事或壞事。一方面,說謊本身就具有兩面性,雖然謊言可以操縱別人的想法、行為,獲取個體想要的東西;但謊言可以起到保護、安撫的作用,就像白色謊言。另一方面說謊行為是兒童正常心智發展的一部分。一位德國教育學家曾提出:幼兒的說謊行為是想象力和開創性行為的標志。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個謊言讓兒童走出困境,那么另一個謊言則勢在必行。到了7歲以后,小朋友還持續性地說謊,很可能這種習慣將持續到成年。這個時候成人適時適當地引導和鼓勵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正確引導
懲罰和放縱并不是阻止說謊的有效途徑
有一個實驗,首先將受試孩子分為三組,在游戲開始前,分別給三組小朋友講一則故事,研究故事對后續游戲中孩子說謊行為的影響。一組故事是《狼來了》,最后因為說謊小男孩和羊群都被狼吃掉了;一組故事是《匹諾曹》,匹諾曹每次說謊鼻子都會隨之變長;一組故事是《喬治·華盛頓和櫻桃樹》,小華盛頓主動承認錯誤,爸爸表揚了他說實話的行為。三個故事,不同結局。也許很多人會認為《狼來了》或《匹諾曹》的故事能更有效地減少兒童說謊行為,因為故事主人公因為說謊受到了嚴重懲罰,可以起到一定震懾作用。然而實驗結果恰恰相反,《喬治·華盛頓和櫻桃樹》故事組兒童在后續游戲中表現出了最少說謊行為。
懲罰并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與其向孩子灌輸謊言被拆穿的恐怖,不如引導孩子享受說實話的喜悅。
此外,還有一些家長認為既然說謊是普遍現象,不需要太在意;或兒童的說謊行為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自然消失,因此面對孩子的謊言若無其事、放任自流。事實上,這種做法反而會給孩子某種錯誤的解讀:反正說了謊也沒關系,可以說更多謊。
高質量的陪伴
與懲罰和無視相比,高品質的陪伴或許更有效果。所謂高品質陪伴不是時間上、金錢上、物質上的陪伴,而是真正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理解孩子的需要,不批判、不評價。根據孩子不同氣質類型和特點調整教養方式,如撫養表現出焦躁、抵觸的困難型兒童時要更有耐心。同時以身作則,自己做到言行一致,為孩子樹立正向的標桿。做一個好的陪伴者,而不是看護者。
努力和孩子間建立起結實的情感紐帶。根據依戀理論,幼兒為了個體生存會和照顧者之間建立起一種特殊的情感連接,就是依戀。在安全依戀關系中,孩子能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想法意愿,也能坦然地接受對方的拒絕。這種情況下,不需要通過其他策略(如說謊)達到目的。謊言是社會生活中的一部分,對于還很弱小的孩子們來說,說謊可能是最好的適應社會、保護自己的手段。如果家長不能為孩子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說謊就成了孩子自我保護的最后一道防線。
說來說去,想要培養孩子誠信可靠的品質,最根本辦法就是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和鼓勵,挖掘出他們本性中最好的部分,而不是摩拳擦掌地企圖消除糟糕的部分。正向的鼓勵遠比消極的懲罰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