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證實母親產假結束后上班或母親外出打工對母乳喂養持續時間來說是一個負面的影響因素,帶薪產假及產假時間長短亦會產生影響。因為上班必然導致母嬰同處的時間減少,而母親有足夠的時間與嬰兒在一起是促進母乳喂養的基本條件。母親上班背奶雖有助于緩解這種矛盾,但是對于很多母親來說擠奶背奶也是一件很不方便的事情。
母親在妊娠期有高危妊娠、妊娠反應嚴重,患貧血等疾病,產后患感冒及其他疾病或服用避孕藥、懷孕、 流產等會使得產后母乳喂養時長減少。這可能是因為有些疾病或藥物及其帶來的憂慮會導致泌乳量減少, 或者患者害怕影響嬰兒健康而停止母乳。
有研究發現許多家庭給孩子斷奶或添加奶粉的理由是“覺得母乳不足”。然而實際上,“幾乎所有的母親均可產生和分泌充足的乳汁”,“只有約5%的女人會有真正的奶水供應不足”。人體的泌乳反射會使得乳汁會按需分泌,嬰兒吸允時長、頻率等信號刺激乳頭,反映到下丘腦的調節中樞,決定了下一次的泌乳量。而母親的心理因素包括緊張不安,害怕乳汁分泌不足等因素會對泌乳反射產生抑制。
泌乳是一個自然過程,而母乳喂養本身是一個社會行為,需要后天學習。因此母親的態度和信心,以及家人及社會對母乳喂養的認識和對信息的掌握與支持至關重要。這種支持包括情感的投入、關愛、理解,經濟與物質上的資助,行動上的指導和幫助等三個方面。對嬰兒饑餓信號或認為孩子自己停吃母乳的錯誤判斷會有消極的影響。在中國,傳統文化對母乳喂養的影響是巨大的,很多家長會有“6個月以后就沒有營養了”“1歲以后就沒用了”、“越晚越難斷”,“會影響吃飯”等觀念,從而導致母乳喂養的時間減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