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想必大家都知道,那么“私人訂制”作業你聽過嗎?
最近杭州一所學校推出了“私人訂制”作業,為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受到輿論熱議。有人肯定這種布置作業的方式,有助于減負增效,但也有一些家長對此不太認同。
很多家長喜歡“統一”,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的課程是一樣的,作業是一樣的,評價標準也是一樣的,這樣才能安心。學校的一些探索常常不被學生和家長接納,被安排基礎性作業的同學擔心作業難度不如別人,學習成績會不會更差;被安排綜合性作業的同學擔心沒有完成基本練習會不會基礎不扎實……
然而,學生的學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例如同樣的運算能力不好,其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基本運算不熟練,有的可能是書寫習慣、注意力分配不好,還有的是算法混淆,運算性質、運算定律混亂……這么復雜的問題,教師需要一一分析,逐一解決。因此有很多教師嘗試進行“分層作業”“個性化作業”“特殊作業”等形式的差異化教學嘗試,為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例如數學計算能力弱的同學進行口算練習和適當筆算;計算能力較強但是解決問題缺少靈活性的學生可以挑戰一些開放性、實踐性問題。
隨著腦科學研究的發展,人們對于學習這一復雜活動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我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學習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的過程,學習效果不取決于教師“講”了多少,而是取決于學習者“參與、經歷、體驗”了多少。家長應該認識到,學習過程是個性化的,而班級授課制中統一的時間、統一的內容、統一的教學模式實際上很難應對學生的差異,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對于作業的差異化設計就顯得尤為珍貴。
需要注意的是,差異化的作業設計不應該成為教師管理、獎懲學生的手段,而應該成為一種有效的教育策略。二者的差別在于:第一,前者把學生按照成績分成三六九等,后者可能需要根據知識點或者某些解決問題策略等方面的差異分成幾組;第二,前者更多的是對學習處于優勢的學生的激勵和對處于劣勢的學生的鞭策,后者體現的是對所有學生學習給予的同樣的關愛;第三,前者基于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比較,后者強調每一個同學和自身相比,每天的變化和進步。
作為教師,我也想告訴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這也意味著每一個人的學習歷程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也許不能遇到能夠給予自己足夠支持的學校和老師,但作為一個學習者,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支持者。這就是,專注于你面前的每一道習題,專注于隨時可能發生的學習,積極參與、悉心探索、真誠對話,同樣可以讓學習真正發生,讓自己每天有新的收獲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