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錯誤,要如何懲罰才好?
如何才能讓孩子長記性?
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熊孩子”因為各種毛病被父母“收拾”,可是有時候打也打了,罵也罵了,最后不僅收效甚微,還會影響親子感情。眼下,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賞識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卻對于如何“懲罰”孩子知之甚少。其實,與賞識教育一樣,懲罰,也是一種必要的教育手段,同時更是一門“技術活”。
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曾說:“犯了過錯的人之所以應受懲罰,不是由于他們犯了過錯(因為做了的事情不能變成沒有做),而是使他們日后不再犯。”那么,當孩子犯錯后,怎樣“懲罰”才能有效規范孩子的言行呢?父母不妨參照以下幾個智慧懲罰的原則:
1.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被罰
孩子由于年紀小,自我約束能力較弱,可能存在同一個錯誤反復出現的情況。所以,父母在懲罰孩子前,一定要和孩子講清楚懲罰的原因,這是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的關鍵。同時,家長也要根據孩子所犯錯誤的性質或嚴重程度來選擇相應的懲罰方法,讓孩子更清晰地認知行為與后果之間的關系,從而增強責任感,比如:
●如果孩子犯的是生活中的小錯誤,而這些小錯誤是由于好奇和求知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那么就沒必要深究,只要讓他明白,需要承受自己犯錯的后果就行。
●如果孩子犯的是原則性的錯誤,例如偷竊、撒謊等,家長就可以通過小懲大誡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以及給他人造成的不良影響。
2.事先告知懲罰后果
如果父母提前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明白哪些事情不能做、做了會有什么處罰等,無形中會為孩子增加一道心理防線,幫助他們抵御犯錯的沖動。比如,當孩子準備亂扔玩具時,父母可以先采取眼神警告,然后明確告訴他:“如果你再犯的話,我就會沒收玩具。”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迅速理解父母的意圖,起到積極的預防作用。
3.懲罰要適當、及時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轉化,如果懲罰過重,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所以懲罰一定要適當,必須尊重孩子的人格,避免態度粗暴、生硬、諷刺、挖苦,更不能惡語中傷或體罰孩子。
同時,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犯錯后,如果能立刻體驗到犯錯的后果,他的記憶會更深刻。但是,如果當時情況不適合懲罰孩子,比如有客人、父母有急事、孩子生病等,父母則可在事后與孩子回顧當時的情形,引導孩子認識錯誤。
4.懲罰后不要舊事重提
對于正處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犯錯誤是難免的,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允許孩子在錯誤中成長。孩子接受懲罰后,父母記住不要總是舊事重提,這種翻舊賬的做法,無形之中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得最終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懲罰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仍然是愛他的,而那件錯事已經“翻篇”了。
各位家長,上面介紹的懲罰技能你Get到了嗎?今天小編還將結合具體案例,為大家分享幾個科學又不傷害親子關系的懲罰方法,家長們在生活中不妨試一試!
1.幫忙做家務
◆案例:當孩子亂寫、亂畫、不愛干凈……
◆方式:準備抹布、盆子等用具,讓孩子在清理打掃中養成愛整潔的習慣。
◆建議:父母要隨時注意孩子的操作是否安全,較小的孩子可由父母帶領一起做家務。
2.沒收心愛的東西
◆案例:孩子亂丟東西、不收玩具……
◆方式:將孩子亂丟的物品予以沒收,作為懲罰。
◆建議:家長要先告訴孩子將亂丟的物品收好,否則將有所處罰,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后果。
3.禁止某項權利
◆案例:適用于孩子犯的較為嚴重的錯誤。
◆方式:將孩子愛吃、愛玩的東西暫時禁止碰觸,作為懲罰。
◆建議: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禁止這些權利的原因,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馬上恢復權利。
父母懲罰孩子時的注意事項
關鍵:把握原則,控制情緒
● 要注意隨時關注孩子的身心感受。
● 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
●處罰的地點應選擇不明顯、不正對大門的地方,以免傷到孩子的自尊心。
●注意措詞、語氣,不要對孩子說威脅、恐嚇的話語。
●處罰內容需徹底執行,不寬容、妥協。
●處罰后要安撫孩子,讓他知道父母對他的關心和關愛。
弗雷伯格在《魔法歲月》一書曾說:“懲罰是給予教訓或糾正行為,不應該是教育者對孩子的報復或反擊。”
面對孩子成長中的錯誤,父母一定保持溫和而堅定的態度,要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走進孩子的心靈,引導孩子將關注點集中到問題的解決上,因為懲罰絕非目的,而是一種手段,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勇敢擔當才是最重要的。
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