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縣域是全省創新體系的“神經末梢”。與大中城市相比,縣域處于創新鏈條的末端,創新驅動力仍顯不足,因此,吸引外部的科技成果到本地轉化應用是推動縣域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
充分發揮重點企業創新示范作用,進一步提升縣域創新水平
9月14日,記者來到霍山縣經濟開發區,安徽世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此。走進產品展示廳,各式各樣的燈具流光溢彩、美輪美奐。“這款產品是采用性價比極高的小功率白光LED與芯片集成的創新技術,并與公司自主研發的高效驅動電源及智能化控制系統等專利技術相結合而研制出的一種廣角度散熱性好的LED球泡燈。 ”辦公室主任劉軍拿出一個9W的燈泡對記者說,它成功解決了原有LED球泡燈產品散熱達不到要求、驅動技術不成熟和成本偏高等問題,整體性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真正做到高光效、低能耗、長壽命、無頻閃和無污染。
“該產品去年2月被授予國家發明專利,其相關技術獲得國家專利6項。截至今年6月底,生產線已新增至8條,年可實現產能2000萬只,實現銷售收入1.26億元。 ”劉軍說。
原始創新能力弱是目前縣域創新面臨的一道難題。記者近日走訪霍山縣、天長市、界首市等地發現,打通資金、技術、市場各個環節,破解制約企業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鼓勵龍頭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和引進,主動對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能促進科技成果在縣域轉化,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使企業成為研究開發投入、技術創新活動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進一步提升縣域創新水平。”省發改委綜合處有關負責同志表示。
9月19日,記者來到位于天長市的安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在偌大的儀表和計算機電纜生產車間,看到一根根絕緣包導線通過一臺臺先進設備,華麗“變身”為一條條锃亮的電纜。
“通過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生產和管理經驗,我們積極尋求科企聯合,公司已構建強大的技術開發體系和現代化管理體系,成功研發了核電站用1E級K2、K3類低煙無鹵阻燃系列產品,順利通過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產品鑒定。”安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萬有告訴記者。
“縣域經濟占我國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可或缺一環。”省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胡功杰認為,當前科技成果轉化環境大為改善,為縣域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形成增長新動能提供了有利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帶動金融資本、產業資本、高技術人才流動,為縣域利用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對接高技術成果、高端人口、高端資本加速發展提供了機遇。
栽好集聚創新要素的“梧桐樹”,做強創新成果轉化平臺
9月19日下午,記者來到天長市電子商務產業園,一踏入園區,“電商科技”四個大字映入眼簾,這里是電子商務和科技創新的融合載體。據園區負責人介紹,這里建了“奇客營”眾創空間,培育孵化創新創業團隊企業22家;建立天長市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做好電子商務全覆蓋專業化服務;搭建了中國儀表線纜產業網,還和中國郵政天長分公司合作建立郵樂購線下體驗館和郵政物流快遞中心。
創新平臺是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更是科技進步、社會發展、經濟轉型的加速器。
“科技創新正在逐步成為引領天長經濟的‘第一動力’。目前,天長已與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良好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天長市科技局局長何永說,今年以來,天長繼續強化公共研發平臺智能裝備及儀表研究院建設,不斷加強國家級科技孵化器市創業中心以及國家級眾創空間“天長匯”“奇客營”軟硬件設施建設。
9月14日下午,在應流集團霍山鑄造有限公司核一級產品專線車間里,一個巨大的金屬部件正在立式數控車床上慢慢旋轉加工,這是聲名遠播的“大國重器”:核電站屏蔽主泵泵殼。據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CAP1000、CAP1400、華龍一號、世界首臺(套)大口徑爆破閥等系列自主研發的核一級產品屬填補國內空白和替代進口,已率先取得國內核電、法國RCCM規范、ASME核電規范制造資質。應流集團一直秉承“瞄前沿、補短板、重創新、上高端”的發展理念,近十年來始終堅持科技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不動搖,致力于“兩機兩業”,即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航空產業和核能產業。設立了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等8個國家和省級創新平臺,先后主編16項國家和行業標準,承擔并完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重大課題。
“縣域成果轉化之路的核心是促進科技創新資源、創新成果與縣域的資源和產業相結合,推動縣域經濟跨域發展。 ”霍山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檀竹茂說,霍山縣近年來不斷升級創新平臺,集聚創新資源,堅持三路并進,做強創新成果轉化平臺。強力推進省級戰新基地建設,深入推進泛孵化器和雙創基地建設,建成中國生態白酒研究院、安農大皖西(霍山)黃茶研究院等一批技術創新中心。 “應本著‘不求所有、但為所用’的原則,最大限度利用好外部科技資源,實行借力發展,借雞生蛋。 ”
“我省各縣(市、區)應狠抓創新平臺建設,重點打造科技創新合作、科技創新孵化、重大成果轉化、科技金融、產學研合作等創新平臺,栽好集聚創新要素的‘梧桐樹’。 ”省發改委綜合處有關負責同志表示。
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政策,打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
在霍山縣的抱兒鐘秀茶業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落兒嶺白云庵的黃茶加工園是全省首個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及行業規范、科技含量高、清潔化程度高、生產效率高的黃茶標準化茶葉加工示范廠。公司與安農大專家共同研發的國內首條黃茶生產線就落子于此,并已投入生產。
“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是企業自主創新的最重要資源,公司主要通過培養人才和引進人才兩種形式,壯大人才隊伍。 ”董事長文亮告訴記者,通過科技創品牌,公司積極爭取政府有關政策資金的支持,加大創新資金投入,目前已掌握本行業黃茶核心技術并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專利數量不斷提高。 “抱兒鐘秀”相繼榮獲中國茶葉百強企業、安徽省名牌產品、安徽省“十佳網商品牌”和“安徽工業精品”等榮譽稱號。公司已成為新三板上市掛牌企業、國家茶標委黃茶工作組秘書長單位、國家黃茶標準化示范區承擔單位。
創新生態系統的缺失是縣域經濟發展面臨的障礙之一。圍繞創新生態環境,做好體制機制保障是關鍵。
“經過多年實踐探索,霍山縣形成了比較完備有效的激勵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體系,調動了市場主體加快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了能夠愉快創新、愉快創業、愉快發展的良好氛圍。 ”霍山縣科技局局長梅全葆說,霍山縣在全市率先出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型霍山建設的意見,出臺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和人才引進等系列政策,財政設立引導資金重點支持企業家引進和人才培訓。
界首是一個典型的中西部內陸縣,缺科技創新資源、缺重大產業基礎、缺科技人才優勢、缺科技金融支撐,然而在“四缺”情況下,國家高新(火炬特色)基地、院士工作站、新型研發機構等科技成果紛紛涌現。
“近年來,界首通過弘揚‘創’精神,傳承‘闖’文化,用好‘界’資源,做好‘首’文章,大力培育卓越的創新文化。 ”界首市相關負責人說,當地政府連續多年舉辦界首市科技創新大會,破除了科技創新投入大、收益小等錯誤理念,走出了科技創新嗓音大、行動少的社會誤區,“崇尚創新”的發展理念逐漸形成。界首依托10家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先后舉辦“院士專家界首行”“綠色工業過程”國際工程科技發展論壇,紡織產業、硒與健康產業、鋁產業發展高端論壇等一系列活動,邀請40多位院士專家為界首創新發展把脈問診,聘請9位院士為界首科技發展顧問,打造高端智庫品牌。舉辦“創業沙拉”,承辦“創客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創新生態更優。
“要通過創新激勵、科技平臺建設、企業自主創新和科技創新投入等機制相互配合,形成‘促創新、促投入、促發展’的創新環境,著力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 ”省發改委綜合處有關負責同志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