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時間久了,你會覺得自己不需要男人了嗎?
前兩天,在網上刷到一句話:
“如果一個女孩子跟我說“燈泡我可以自己換,馬桶我可以自己修,我還能自己賺錢,要男朋友有什么用”的時候,我會忍不住擔心。
擔心的不是她找不到男朋友,而是害怕以后她遇到喜歡的人時,也只會笑著說算了。”
其實,這種擔憂大可不必,一個人單身的原因有很多種,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
今天就讓我們盤點一下,那些最不好脫單的女生類型。
01
主動選擇型
《欲望都市》里的凱莉曾說保持單身是堅持自己生活方式:
“以前,單身說明你沒人要。現在,單身說明你很性感,說明你正從容不迫地挑選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挑選你想要與之一起生活的人。”
是的,很多時候,有些姑娘選擇單身,并不是因為找不到可以談戀愛的對象,而是因為她們對自己的生活有規劃、有目標,不會輕易地把自己這個小世界的通行證交給一個男人,尤其是余生要一起度過的男人。
畢竟,與其花心思找一個不知道將來會怎樣的男人,還不如先把自己的生活過好。
前兩天看到一條新聞。
江蘇一名95后女孩,14歲就輟學進入社會打工,可她并沒有像村里一些輟學的女孩,在打兩年工以后只能匆匆回家嫁人,而是頂住了父母的壓力,在父母都不支持的情況下,花光了10年積蓄給自己買了一套房子。
雖然房子還是毛坯房,但她卻很開心,因為她之前也談過幾次戀愛,可都沒了下文,她覺得結婚并不能帶來安全感,也不想通過結婚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將希望寄托在另一半身上終究不如依靠自己的雙手。
朋友小悅也是一個有主見的姑娘。
她條件不錯,名牌大學畢業,工作能力突出,但她從來沒有談過戀愛,沒事的時候就喜歡一個人靜靜地鼓搗手工。
“認為單身孤獨無聊的人,估計本身自己也不是一個多有趣的人,我一周就兩天時間休息,連我自己想做的事情都排不過來,哪有時間找對象?”
我們曾問她,不害怕年齡大了,找不到優質對象嗎?
結果她不以為意地說道:
“不談戀愛和愛錯人,到底哪個更可怕?找誰都不如找自己靠譜,我也預感到可能碰不到,所以得多攢點錢準備養老,我可不會做一個沒錢的老姑娘。”
02
標準模糊型
談戀愛之前,你會對另一半有標準嗎?
有的姑娘會自嘲,說雖然我長得不美,但我想得很美,想找一個又帥又有錢又專一的男人;
還有的姑娘會說,我的標準不高,合得來,是個男的就行。
實際上,擇偶標準太高,或者太低,甚至對另一半沒有要求的姑娘,都是自己編了個套子,把自己給套住了。
很多高標準的姑娘會拿高圓圓在婚禮上說的話給自己打氣:
“我的朋友都說,我想要的人,世間根本不存在。但我遇見他以后,發現自己想象力太有限了,他比我想要的完美伴侶還要好。”
但真相是,不是每個人都是高圓圓。
當你對另一半提出要求,列出標準,設立上限和下限時,同時也要給自己畫個畫像,才能更好地進行匹配。
而標準太低,只要合得來就行的姑娘很可能會掉入渣男的陷阱。
陸琪老師說過,合得來是一個陷阱,因為合得來是一個純粹的情緒的滿足。有的男人受過太多姑娘的訓練,只是完全純技巧純套路化的來跟你說話,來取悅你,讓你產生戀愛的錯覺。
所以,為什么我們要對另一半有標準、有要求、有所圖?
因為有所求,才會有所防備。
03
慣性單身型
周國平有一段話讓很多人產生了共鳴:
“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愿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
我獨處時最輕松,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這段話也被不少人當成了“單身宣言”。
我在后臺看到過很多姑娘的留言,雖然有時候覺得戀愛很好,但無奈已經習慣單身,甚至當感情來敲門的時候,一反應不是欣喜,而是會下意識覺得“好麻煩”或者“我不配”,有種生活節奏被打亂的不安感。
有人說,單身久了會得一種病,一種叫“愛無能”的病。
即使有戀愛機會,也會因為這樣那樣的理由止步不前,被自己各種千奇百怪的設想逼退。
還有的姑娘,單身久了,也想嘗試脫單,這個時候,橫亙在她們面前的問題,不是愿不愿意找,而是“找”這個動作,簡單那來說就是被動,沒有執行力。
抱著得過且過,隨波逐流的態度,關鍵是,在單身的這段時間,既沒有付出行動去篩選對象,做出嘗試,也沒有想方設法去提高自身。
比如朋友知道你有脫單的意愿,想介紹一個對象給你,約在周末見面,結果你卻覺得“天吶,還要化妝,還要洗頭發,還要挑衣服,好麻煩,我還是繼續躺著睡懶覺吧。”
但是,請記住一點,當你想要得到什么的時候,就必須付出交換點什么,這是供求規律。
當你做好準備的時候,該來的終會如約而至。
或是更好的另一半,或是那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