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一季度,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穩中向好。下一步,針對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人社部將在崗位推送、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力推進,全力支持其就業創業。在做好職業技能培訓方面,將通過精準開展“菜單式”培訓和定崗定向培訓、發放職業培訓券等形式助力提質增效。
一季度的就業形勢如何?勞動力市場有哪些變化?如何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4月26日,人社部舉行一季度新聞發布會,回應社會關切。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市場需求正回暖
帶動增加用工量
一句話形容一季度的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穩中向好。
新增就業穩定增長。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97萬人,同比增加68萬人,完成全年1100萬人目標任務的27%。
失業水平穩步回落。3月份城鎮失業調查率5.3%,環比下降0.2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低于5.5%左右的控制目標。
市場需求有所回暖。“從我們搜集整理的102個定點監測城市數據看,求職人數和崗位需求均有較大幅度提升,人力資源市場的活躍度明顯增強。”人社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主任吳禮舵說。
數據顯示,一季度100個最缺工職業崗位需求,從去年四季度的141.8萬上升到一季度的166.5萬,環比增長17.42%;招聘需求大于求職人數的缺口數為105萬人,是我國7次監測以來首次突破百萬關口,環比增長13.65%。
這其中,制造業招聘崗位需求保持著旺盛的勢頭。“2021年第一季度全國招聘大于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顯示,本期新進排行的29個職業中,有20個與制造業直接相關,占比達69.0%。特別是和汽車生產、芯片制造有關的職業排位顯著上升,汽車生產線操作工更是首次進入排行榜前十。
“這充分說明目前制造業勢頭非常強勁,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加快,帶動用工量增加。”吳禮舵說,這一點也和我國一季度工業生產的穩步回升、制造業增勢良好的態勢基本吻合,人力資源市場的走勢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一季度工業增長的態勢。
服務業的相關職業,則有增有減。短缺程度增加的崗位主要是旅游、餐飲等消費類職業,如中式烹調師、客房服務員、前廳服務員、餐廳服務員等。“這反映出我們國家疫情防控的良好態勢繼續得到鞏固,相關的消費需求不斷激發。”吳禮舵說。
短缺程度減弱的崗位,則集中在與生活類服務業相關的職業,比如養老護理員、保育員、嬰幼兒發展引導員。吳禮舵分析,這幾個職業短缺程度排位有所下降,與此前一段時間我國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和開發,增加人才供給有關。
“隨著經濟的穩定恢復,我們預期就業將延續總體平穩的態勢。”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說。
支持畢業生就業創業——
特色服務送崗位
落實政策拓渠道
雖然當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但重點群體就業仍面臨一定壓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份,16—24歲青年失業率為13.6%,比2月份上升0.5個百分點。
“網絡招聘平臺數據顯示,今年應屆海外留學生回國求職人數同比增加67.3%。909萬的高校畢業生規模,疊加去年未就業畢業生、歸國求職畢業生,讓畢業生群體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 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說。
統計數據顯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產教錯配。中國人民大學、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顯示,企業最需要理工類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其崗位比重達43.1%。但從仍在找工作的畢業生專業結構看,理工科畢業生比重只有38.7%。
——地域錯配。上述報告還顯示,東部地區為高校畢業生提供的崗位需求占比為51.3%,但有高達57.0%的畢業生往東部地區投遞簡歷,后者比前者高出5.7個百分點,導致東部地區競爭激烈。
此外,缺乏相關崗位的實踐、工作經歷、專業技能等也是高校畢業生求職難的主要原因。
對此,張瑩表示,通過加強部署、加快招聘、強化幫困等舉措,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目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總體還比較平穩。“下一步,人社部將針對畢業生不同時段的求職需要,在崗位推送、能力提升、渠道拓展等方面加力推進,全力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張瑩說。
特色服務送崗位。在前期推出40場大中城市聯合招聘畢業生招聘會、提供超10萬個崗位的基礎上,人社部5月份將啟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發揮線上平臺優勢,繼續大規模推送崗位。
培訓見習提能力。針對畢業生職業發展的需要,人社部門將大力推進百萬青年技能提升行動。今年已經組織了15萬人次畢業生參加培訓,后續將著力提升培訓質量,積極拓展新職業培訓,支持畢業生提升技術技能。針對畢業生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將繼續實施就業見習計劃,推出一批國家級見習示范單位,為畢業生提供跟企業實習實踐的相關機會。
落實政策拓渠道。人社部門將繼續推動國有企業持續擴招,穩定事業單位基層項目招募規模,力爭保持公共部門吸納就業的政策力度。同時,通過提升政策經辦便利化程度,支持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
“總之,我們將盡最大努力,創造積極條件,助力畢業生到各領域施展才干、建功立業。”張瑩說。
做好培訓工作——
發放職業培訓券
提質增效更精準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持續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作為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技能培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我們將今年確定為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質量年,重點圍繞提質增效,做好培訓工作。”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劉康說。
劉康介紹,質量年將著重提高培訓質量。一方面,提升培訓層次,把高技能人才培訓作為首要任務,加強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的培訓,加快開展新職業培訓;另一方面,通過適當延長培訓時長,提升培訓的效果和質量。同時,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精準開展“菜單式”培訓和定崗定向培訓。
從培訓方式看,發放職業培訓券是最受社會關注的新形式。
據介紹,職業培訓券是人社部門依托電子社保卡為符合條件的勞動者發放的具有認證、結算、管理等功能,精準對接培訓資源和培訓需求的電子憑證。
“從問題導向上看,職業培訓券讓參訓勞動者實現免墊付,且可以便捷地選擇優質培訓機構和有針對性的培訓項目。同時,也有利于人社部門加強培訓的實名制管理。”劉康介紹。
截至3月底,職業培訓券試點工作已擴大到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55個地市。其中,14個省份60個地市的職業培訓券已經完成上線對接,各地累計發券175.7萬張,涉及上線渠道171個,培訓機構1448個。
“我們的目標是,全國全年發券1000萬張,用券100萬張以上,助力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深入推進。”劉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