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位老師,八九個孩子,
云南偏遠山區(qū)的這些教學點,被稱作“極小學校”。
這里有堅守的老師,
他們是教師、管家、也是朋友;
有勤奮的學生,
讀書是他們走出大山的最好出路。
1
紅河州建水縣甸尾鄉(xiāng)馬黃田村委會期租碑村期租碑小學 李偉
16年前,李偉的學生盧月因父親離家、母親入獄,棄學了。
李偉一邊幫她放下心理負擔,一邊資助她學習,直到盧月讀博士。
因李偉堅守而改變命運的不止是盧月,
36年來,期租碑小學無一人輟學。
如今,學校只剩李偉“一個老頭領著十個小娃”,可他從不后悔:
“自己村子的學校,自己都不樂意待,外來的老師更留不住。”
2
文山州廣南縣蓮城鎮(zhèn)壩汪村落松地小學 朱麗丹
一個女孩,來到大山深處、曾經(jīng)的“麻風村”教書,需要怎樣的勇氣和情懷?
可朱麗丹決定“先留下來試試”,
半年以后,她“和學生打成了一片”。
她說,在與6個孩子的相處中,
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3
大理市挖色鎮(zhèn)挖色完小白柳箐小學 李為國
從20歲來這里教書的第一天起,
李為國的命運就與這方講臺分不開了。
從在生產(chǎn)隊廠房上課,
到現(xiàn)在330㎡的教學樓,
李為國送走了一批批學生,
也換了十幾個搭檔。
不變的是,他依然在堅守。
李為國說:“教育是良心事業(yè),就算只有一個孩子,也得教好!”
4
紅河州紅河縣阿扎河鄉(xiāng)垤施村委會瑤寨村瑤寨小學 楊曉三
楊曉三是從瑤寨小學走出去的第一個大學生,
如今也是這里唯一的老師。
別人覺得回來苦,
可楊曉三卻為自己能幫助瑤族孩子學知識、熟悉普通話而高興。
他說:“孩子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孩子。我把未來托付給孩子去實現(xiàn)。”
5
大理市挖色鎮(zhèn)大成完小花椒箐小學 李偉
一名教師,可以有多么重要?
李偉的答案是:
孩子走出大山的全部希望。
1995年李偉被調(diào)到挖色鎮(zhèn)大成完小。
為了讓李偉回來,
村民用白族接待“神明”的禮遇將李偉請了回來。
自那以后,李偉再也沒離開過。
感謝有他,花椒箐的孩子實現(xiàn)了小學“零輟學”,
走出了7名大學生,12名中專生。
有人會問:“為了幾個孩子,專門設個教學點,不浪費嗎?”
集中辦學的確有利于優(yōu)化資源配置,
可“極小學校”意義不同——
普通學校多一所、少一所,影響的是去哪兒上學、遠還是近;
可“極小學校”的存廢,關系的是讀還是不讀書,山里娃的命運可能因之改變。
因此,極小學校撤還是留,要從“一切為了孩子”出發(fā),結(jié)合實際情況做決定。
對于保留下來的教學點,也要做到小而美、小而優(yōu),
滿足孩子對高質(zhì)量教育的渴求,
讓教育公平的陽光灑在山里娃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