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一襲漢服 承千載風華
漢服設計圖。 近日,在第四屆“中國華服日”上,身著漢服的年輕人。 第八屆中華禮樂大會上,年輕人身著漢服合影。 峨冠博帶、古韻悠長。今年清明節期間,首屆花朝漢服節在江蘇蘇州拉開帷幕,青衫白褂、妝容姣好的漢服愛好者們三五成群,行走在百花深處,或英姿颯爽,或嬌俏柔美,吸引了上萬名游客的目光。 衣袂翩翩,宛若驚鴻。今年春節,一個名為《唐宮夜宴》的節目在網上走紅。節目中,穿唐裝、著粉面的演員在曼妙舞姿中盡顯盛世文化,也讓漢服這一傳統服飾再次深入人心。 無論是線下聚會還是線上演繹,近年來,越來越多人身著漢服走上街頭,漢服也頻頻進入公眾視野,在全社會掀起了一波熱潮。“漢服熱”興起的背后是何原因?怎樣才能延續熱度,讓漢服走向千家萬戶?日前,記者走進漢服圈,試圖從漢服愛好者、漢服商家和行業專家的口中尋求答案。 ○漢服迎來新一輪熱潮 引領時尚潮流,釋放商業潛力 “3、2、1……”隨著幾聲倒數,平平無奇的男青年畫風一轉,變身為一襲白袍、英姿勃發的國風美男子。 畫面里的主人公叫楚淇,是一名漢服愛好者。兩年多來,憑借其精致的古風造型和令人驚艷的反差,在抖音短視頻平臺迅速走紅,收獲近700萬粉絲。 “穿漢服讓我變得更自信,也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和喜歡漢服。”楚淇說。去年底,他決定全職做短視頻博主。從漢服愛好者到漢服推廣者,他坦言自己要把有限的精力用來做最重要的事,那就是推廣漢服,傳承中華文化。 在楚淇們的帶動下,漢服正在成為新的流行風尚。以抖音平臺為例,截至目前,漢服話題的視頻播放總量達482.3億次。2020年,抖音上漢服相關視頻播放量比2018年增長292%。 漢服熱在成為潮流趨勢的同時,也釋放出巨大的商業潛力。根據電商平臺數據顯示,截至3月9日,在淘寶天貓上,今年“漢服”的搜索量已達5.3億人次,銷售額近28億元,其中“85后”“90后”“95后”成為主力軍,占比近七成。 重回漢唐品牌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打開銷售賬單,是一條連續上升的曲線圖。從2009年創立之初年銷售額僅20萬元左右,到2019年的破億元,品牌負責人呂曉瑋認為,漢服產品銷量持續翻番的背后,是人們對于漢服認可度的不斷提升。 2005年前后,呂曉瑋和團隊創立了漢服品牌“重回漢唐”,成為四川成都最早一批漢服設計生產銷售創業者。“近幾年漢服的發展出乎我們的意料。”一路走來,呂曉瑋見證了漢服的興起。早幾年漢服被認為是“奇裝異服”,不被人們所接受,經過漢服愛好者們多年來堅持不懈地推廣,漢服創業者們以商業方式打開局面,才迎來了這一輪的“漢服熱”。 相關產業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漢服市場銷售規模達到45.2億元,同比增長318.5%。業內人士分析,未來2至3年,中國漢服市場仍將保持增長態勢,且在成長起來的新消費群體帶動下,漢服對消費者的覆蓋有望進一步加速。 ○“漢服熱”為哪般? 傳統文化復興,短視頻崛起,漢服愛好者持續推動 漢服秀亮相時裝周、穿著漢服過節賞燈、專場文化周聚焦漢服……既引領潮流趨勢,也走入千家萬戶,漢服的火熱背后究竟是什么? “漢服熱植根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服裝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楊娜認為,近年來,中國綜合國力跨上新臺階,在經濟闊步前行的道路上,提倡漢服既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尊重,也是提升民族自信心、展示大國文化自信的具體表現。“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為漢服熱的興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短視頻平臺的崛起,助力漢服推廣駛入快車道。“可以說,這一輪漢服熱潮是互聯網的產物。”在楊娜看來,從最初的網站、貼吧,到如今的微博、短視頻,借助多渠道影像傳播,漢服得以跨越時空,連接更廣泛的群體。“近年來,更多普通人借助短視頻分享穿漢服的體驗,讓漢服從一種文化符號加速融入日常生活。” 事實上,漢服的火熱并非一時之功,而是漢服社團和愛好者們久久為功的結果。“那些身體力行推動漢服復興的年輕人,雖然不是專業領域的研究者,卻投入大量精力奔走呼吁,成為重振漢服文化的重要力量。”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楚艷說。深耕漢服推廣多年,呂曉瑋告訴記者,漢服核心圈從最初的幾十人到如今覆蓋全國十幾個重要城市的300多萬人。正是因為漢服愛好者們數年如一日,在傳統節日扎根基層做推廣,才有了漢服圈的不斷壯大。 不只是愛好者,創業者的推動作用同樣不可或缺。“從設計、制作到銷售,產業鏈的完善真正讓漢服看得見、摸得著。”呂曉瑋介紹,過去漢服以定制為主,產量少、周期長、價格高,嚴重阻礙了漢服的推廣,打通上下游后,漢服開始進入量產,逐漸成衣化,不僅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單價也大幅降低。 根據漢服資訊統計,截至2020年7月,在淘寶上售賣原創設計漢服的商家總計1476家,相比2018年增長了45.77%。與2005年的7家相比,14年增加近200倍,漢服商家的爆發性增長極大點燃了漢服消費熱情。 ○漢服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 守正創新,制定相關標準,融入現代元素 生于草根卻在多方努力下成功破圈。在楊娜看來,漢服的復興之路,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現代社會提供了一條可供借鑒的發展路徑。 重返大眾視野后,如何更好地飛入尋常百姓家,正在成為漢服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道新考題。 ——守正創新,立足傳統文化,創造新的漢服式樣。 “與時裝不同,秉承復興傳統文化的使命,漢服設計更加注重原創性。”漢服設計師袁羿告訴記者,漢服的紋樣和形制并非簡單具有美感,其背后是有文化寓意的,它們或來源于壁畫古墓,或珍藏于博物館,皆有其脈絡傳承。只有守正創新,才能真正讓傳統文化留得住、傳得開。 中國傳統服飾有立領盤扣、素衫禪衣,也有褒衣博帶、深衣襦裙。在楚艷看來,作為設計師,不能只是簡單地模仿服飾的一些表面式樣,而是要先回到根本,從中國傳統文化出發,深入了解如何使用傳統織染繡工藝、縫紉工藝,掌握豐富的圖案寓意,在此基礎上,結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服飾理念,從而創造新的中國式樣,以此再現文化底蘊。 ——標準先行,多方協力規范漢服形制、生產和穿法。 “缺乏行業標準是目前漢服推廣面臨的最大困境。”楊娜表示。究竟什么是漢服?如何設計規范的漢服?這些問題長期未能形成共識。“現在一些民間自發推廣的漢服,由于設計標準不夠統一,各自為戰、影響相對有限,需要在國家層面予以推動,才能促進漢服長遠發展。”楊娜說。 有業內人士認為,漢服的規范包括形制、生產和穿法的規范,應充分發揮歷史、美學與服裝業專家學者的作用,盡快制定相關標準,這樣既有利于標注漢服的歷史文化價值,也能助力漢服產業駛入正軌。 “隨著中國國力的上升,漢服文化的回歸將是必然”“漢服是美的事物,必定具有傳播的價值”“年輕人的不斷加入,正為漢服推廣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力”……采訪中,無論是漢服愛好者、從業者還是專家都對漢服的未來信心十足,并在身體力行持續推廣漢服。 轉型全職自媒體博主后,楚淇正籌劃發力中長視頻,“短視頻讓大家對漢服有了粗淺的直觀感受,中長視頻將加入講解分析,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深層歷史脈絡,為漢服的美賦予文化意義。” 深耕漢服設計多年,袁羿開始嘗試為漢服融入現代元素,在尊重傳統形制的基礎上,與時裝設計進行融合,使其更適于日常起居,符合現代東方審美,真正成為人們衣櫥里的日常穿搭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