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一個人,這三點就夠了
東野圭吾曾說過: “世界上最難以直視的兩樣東西,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人心隔肚皮,難以揣真偽。我們總是要邁過很多坎,吃過很多虧,才發現真心錯付,所托非人。 其實,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往往從細微之處就可以察覺出來的,關鍵你要有一雙善于分辨的眼睛。 懂得以下幾點,認清一個人并不難。 《禮記·表記》中有這樣一句話:“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一個人的人品,往往會從他的言語里體現出來。 與人交談,有無數種技巧、方式,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要有一顆同理心。 善于體察別人的痛苦,化解可能遇到的難堪,甚至更給人帶來一絲愉悅,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和好感。 聽過一個小故事。 有一位黑人司機,在街上載了一對白人母子。 上車之后,小男孩很調皮,看著司機黝黑的皮膚,忍不住發問: “媽媽,為什么司機叔叔的皮膚跟我們不一樣?” 這位母親沒想到孩子會問這樣的問題,正當黑人司機尷尬之際,她溫柔地對孩子說: “因為上帝要讓世界多彩繽紛,才創造了不同顏色的人類啊。” 到達目的地,司機堅決不要錢。 “小時候,我也問過母親一樣的問題,母親說我們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換成你今天的回答,我可能是另一個我了。” 好好說話,善于換位思考,從言語上尊重別人,不僅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也是一種善良。 《荀子·榮辱》有這樣一句話:“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 口吐善言、有同理心的人,就是值得結交的人。 古語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看一個人,看他說什么還不夠,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什么。 有一種人,雖然嘴上說得好聽,但事實上卻總干盡壞事,這種口蜜腹劍之人,才是真正要提防的人。 語言是表相,一個人的行為,才是確定其信仰、價值觀的真正來源。 電視劇《小歡喜》有這樣一段情節。 童文潔和助理小金因為工作的事情,鬧得一拍兩散。 小金原本是財務副總監童文潔手下的助理,兩人一起共事好幾年,童文潔也一直很信任這個能干、低調、主動的小姑娘。 工作的時候,沒少指點、提攜,小金在童文潔的幫助下,逐漸成為一個業務能力扛打的人。 有一句老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 有時候,看起來天然無害的人,到最后卻傷人最深。 后來,童文潔家里出了一點事,等到處理好一切回來卻發現,公司已經沒有她的位置,小金迅速替代了她。 她這才發覺,這個她視之如妹妹,天真簡單的小姑娘,一直在伺機取代她的位置。 到此時,童文潔還理解現在的年輕人有野心很正常,但沒想到,小金卻在升職之后瘋狂打壓童文潔,安排她加班到深夜,在上司面前詆毀她。 最終,小金因為人品問題被開除,童文潔升職為財務總監。 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人,他們表里不一,兩面三刀,說話是一套,行動卻是另外一套。 與他們相處風險實在太高,你不知道他們什么時候在背后狠狠踩你一腳。 真正值得交往的人,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與這樣的人相處,關系才能純粹,交往才能安心。 生活中還有一類人: 他們對路邊的老人很好,但是自己的父母卻無人贍養; 他們對外面遇到的每個人都和聲細語,但是卻對自己的親人脾氣火爆,聲音咆哮; 那么,這種人值得交往嗎? 答案是淺交共事可以,交情交心就不必了。 認清一個人,語言、行動都還不夠,我們要穿過這些表象,看清他們的內心。 譬如,一個連父母血親都無法疼惜的人,說他是一個有愛、善良的人,大抵是無法令人信服的; 一個不懂得自愛自重的人,又談何愛別人,尊重別人。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叫易牙的廚子,齊桓公非常喜歡他的手藝,他也變著法給皇帝烹飪美食。 有一次,嘗遍天下佳肴的齊桓公突然說:“世間所有美味都嘗過了,唯獨不知道人肉什么味道。” 這句話被易牙記在了心上,為了討好皇上,回到家里的易牙,看著襁褓中的兒子,心里打起了主意。 第二天,他就捧著一道美食進宮了,齊桓公品嘗后大加贊賞,問他這是什么奇珍異品? 易牙這才道出,這就是人肉,是他自己的兒子。 齊桓公很感動,自己的一句戲言,易牙卻把兒子奉上,齊桓公認為易牙愛他勝過親骨肉,從此便大力寵信易牙。 過了三年,齊桓公得重病,齊國內亂,易牙與人作亂,堵塞宮門,不許任何人給桓公供應食物,桓公被自己最親信的人活活餓死。 管仲評價易牙:“連自己兒子都忍心殺害的人,對待別人只會更殘忍。” 有一種“好人”,看似掏心掏肺地對人好,實際上是打著對你好的名義,來拿走你的某樣東西。 人際交往中,千萬記住無功不受祿。 沒有無緣無故的好意,或許它們是厄運的另一個名字。 《三國志》里有一句經典名言:“察其言,觀其行,辨其心,而善惡彰焉。” 世事繁復,人心難測,真正辨識一個人,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且看他說什么,做什么,想什么,大致即可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能不能深交。 如果還是覺得很難,有一句古話這樣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給自己一點時間,遇見一個人,不要熟太快,學會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思考。 時間會幫你分辨,哪些是過客,哪些是良人。 愿你懂得一點人性,識偽善、辨人心,遠小人。